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10-12-22  浏览次数:517次

      作者:鲍迎春 王春明 方裕 作者单位:315040 浙江省鄞州人民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应用观察

      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最常用的技术。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常用人工压迫方法止血,压迫时间长,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且易出现迷走反射及穿刺部位血肿,为便于术后止血,减少卧床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近年来已发展了多种血管封堵器,明显减少了穿刺部位并发症和患者痛苦。本科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穿刺部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9月至2006年2月本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8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0例术后即刻置入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1±9.7)岁。CAG 27例,PCI 13例。42例采用术后人工压迫止血(CAG即刻,PCI 术后4h),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9±9.6)岁。CAG 28例,PCI 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出凝血时间、抗凝治疗、手术用动脉鞘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操作均采用股动脉途径,由同一组介入医师完成。

      1.2 研究方法

      (1)血管封堵器组:血管封堵器为Angio-Seal ,ST JUDEMEDICAL(美国××公司)产品,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由股动脉鞘侧孔注射造影剂5ml,透视下确定鞘管进入股动脉入口点,判断是否使用血管封堵器。血管封堵器的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将导丝经动脉鞘管插入股动脉,退出鞘管沿导丝插入Angio-Seal递送鞘管,撤出导丝,将含有锚泊装置和递送装置的套管通过鞘管插入股动脉,推出鞘管和套管,牵拉缝线保持锚泊装置的张力,同时通过切口推入顶压管,从而牢固地封闭股动脉穿刺点伤口,观察无渗血后,于皮下剪断缝合线,切口以小沙布覆盖固定。术后2~4h限制穿刺下肢活动。(2)人工压迫组:在拔除动脉鞘管后常规徒手压迫股动脉穿刺点,CAG 15min,PCI 30min,必要时延长压迫时间,证实止血成功后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1kg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h,穿刺下肢制动24h。

      1.3 观察指标

      观察止血时间,卧床时间,血管迷走反射发生情况,血肿并发症。止血时间指鞘管拔除后开始应用血管封堵器至血管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卧床时间为术后平卧开始至下肢可下床活动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8.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血管封堵器组无1例出现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瘘或大出血,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血管迷走反射发生,1例患者出现血肿。人工压迫组患者有6例在徒手压迫15~20min后仍出血,继续压迫15min后止血,5例患者局部有血肿,5例患者发生迷走反射。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迷走发生率和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略)

      3 讨论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方法引起较多的关注。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仍是人工压迫止血方法。采用这一方法易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1],且易发生血管迷走反射,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永久的损伤和致残,甚至危及生命,而且术后患者需较长时间卧床制动,给患者造成较大的麻烦。为了克服人工压迫止血的这些缺点,近年来国外将一些经皮血管封堵或缝合装置,如Perclose,Angio-Seal等,应用于穿刺部位止血,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组临床观察也显示应用Angio-Seal 经皮血管封堵器安全可靠、有效、止血效果好,下肢制动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临床使用方法,其临床应用具有广泛前景。但血管封堵器的使用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如有并发症发生,处理也会有难度。因此为确保血管封堵器置入成功,应选择合适的患者和有操作经验的医师。

      【参考文献】

      1 Davis c,VanRipers,Longscreet J,et al.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coronaryinterventions.Heart Lung,1997,26(2):118~127.

      2 Kornowski R, Brandes S,Teplitsky I,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6 Frenchperclose arterial suturing device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a pilot evaluation.J InvasiveCardiol,2002,14(12):741~745.

      3 Rilling WS,Dicker M. Arterial puncture closure using acollagenplug I (Angio-Seal). TechVasc Interv Radiol ,2003,6(2):82~84.

    ↑上一篇:微量白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
    ↓下一篇: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8水平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