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早期T波改变临床价值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1-04-27  浏览次数:475次

      作者:陈珍珍 作者单位:平阳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浙江平阳 32540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早期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AMI溶栓治疗患者63例,T波早期倒置患者(A组)33例,非T波早期倒置患者(B组)30例;比较两组间肌酸激酶(CK)峰值、出现时间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间CK峰值、出现时间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患者,冠状动脉开通更充分;其可作为评估溶栓成功及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心电图 T波倒置

      临床上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成功的标准中,冠状动脉再通在心电图的表现上常常以溶栓后ST段的改变为主,很少注意溶栓早期T波的改变。近年报道[1]AMI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的病例,相关冠脉再通率高,是灌注后心肌获救的表现。本文旨在探讨AMI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63例AMI患者诊断标准符合1979年WHO/LSFC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病例选择及再通标准参照文献[2],其中心电图表现有心室肥厚、束支阻滞、陈旧性心梗及应用心室起搏者予以剔除。全组男53例,女10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3.3±6.21岁;根据溶栓后24h内T波是否倒置(负向T波振幅≥1mm)分为2组。A组T波倒置33例,男28例,女5例,平均年龄55.41±6.97岁;B组T波未倒置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52.10±6.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及冠心易患因素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1.2 溶栓治疗方法:确诊后立即给予口服300mg肠溶阿司匹林,连用3天后改为75mg/d;全部患者采用尿激酶(南京生化制药厂产品)150万U+生理盐水150ml,30min内静脉滴入;24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1次/12h,连用3天。另外,配合常规扩血管及对症治疗。患者入院后接受心电监护,描记12导联心电图;溶栓治疗2h内,每0.5h行心电图检查1次,以后每1h检查心电图1次至溶栓后24h,24h后改1次/d,连续复查一周(电极位置严格固定)。入院时即查心肌酶谱1次,24h内每3h查一次,以后每天查1次。发病14d左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组患者CK峰值与峰值出现时间比较:见表1。表1 2组患者CK峰值与峰值时间比较注:组间比较P<0.05,P<0.01

      3 讨论

      T波代表着心室的复极过程,它对心室的复极变化非常敏感。很多疾病可以导致T波的变化,如心肌缺血、心肌炎、心包炎、二尖瓣脱垂、束支传导阻滞等。在心肌复极时,缺血区的电位比周围组织的电位小,因此在QRS波为主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这种现象可以持续数月。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急性心肌梗死后T波的改变,有资料显示[1]AMI溶栓后24h内T波改变与溶栓再通相关,亦有学者认为[3]AMI后T波改变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相关,本文资料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出现T波早期倒置的患者,CK峰值低、CK峰值出现时间较早、LVEF较高。象征心肌再灌注成功,梗死灶缩小,左室功能恢复良好[4]。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T波早期倒置者冠脉再灌注和临床转归均较好,因此,本文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T波早期倒置亦可作为判断冠脉开通的一个简便指标。

      【参考文献】

      [1]李瑞杰,胡大一,扬新春,等.早期T波倒置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的临床价值.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123-125.

      [2]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参考文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329.

      [3]朱建国,崔长琮,孟红涛,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T波极性变化与左室功能的关系.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6):279-280.

      [4]田声放,王娟萍,邢秀民,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T波倒置幅度与心功能恢复的关系.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3):201-202.

    ↑上一篇:围堵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急性事件
    ↓下一篇:冠心病病人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与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