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血清CPK和CKMB及CKMB/CPK测定在急性心肌

    发表时间:2012-08-27  浏览次数:596次

      作者:李美英,杨海青  作者单位:阳煤集团总医院,山西 阳泉

      【摘要】 目的:观察血清CPK,CKMB及CKMB/CPK动态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方法:测定40例心肌梗死患者4 h内、4 h~8 h、8 h~12 h、12 h~24 h及48 h~72 h血清CPK、CKMB活力及CKMB/CPK比值。结果:胸痛发作4 h内CKMB/CPK比值明显增高且大于正常参考值0.05(P<0.01),于8 h~12 h达峰值,48 h~72 h恢复正常,而CPK与CKMB则于4 h~8 h开始升高,CPK于8 h~12 h达峰值, CKMB于8 h~24 h达峰值,其后并行下降,CKMB于48 h~72 h恢复正常,而CPK则仍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CKMB/CPK比值增高在AMI早期胸痛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CPK活力;CKMB活力;CKMB/CPK比值;急性心肌梗死

      阳性的酶学改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三项指标之一,现代酶学检查丰富了AMI的诊断内容,虽然不断有新的酶谱出现,但CPK与CKMB仍为诊断AMI的常用酶谱,本文通过测定AMI不同时间内CPK,CKMB的活力,以及CKMB/CPK比值的变化,以阐明CKMB/CPK在早期胸痛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40例均为我科2002年至2004年间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5.5±9.15)岁。AMI的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三项指标,即典型的胸痛、心电图与心肌酶学的系列变化。其中胸痛至就诊小于4 h者占28例,所有病例均除外肝脏及神经肌肉疾患。

      1.2 方法

      自胸痛开始到就诊小于4 h者,每3 h采静脉血1次,共6次,然后于24 h、48 h、72 h各采血1次。大于4 h者,采血时间从胸痛开始计算,采血间隔与前者相同。CPK及CKMB活力的测定采用酶法,同时计算CKMB/CPK比值。CKMB≥13 U/L,CPK≥170 U/L,CKMB/CPK≥0.05为诊断AMI的阳性标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性t检验。

      2 结果

      病程中CKMB,CPK,CKMB/CPK的变化,见表1。胸痛发作4 h内CPK活力、CKMB活力均低于正常医学参考值(略5)

      3 讨论

      心肌梗死的不同时间内心肌细胞释放多种不同食粮的酶进入血液循环,呈现出特征性的酶谱改变,随着实验技术的进展近年已开始进行CKMM、血清纤维肽,血栓素A2、心肌肌凝蛋白氢链、肌红蛋白、肌钙蛋白T及肌钙蛋白I等优秀的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虽然目前研究证明CKMB并非心肌特异,这是因为骨骼肌损伤修复期,分化较差的骨骼肌亦可有大量CKMB表达[1]。但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而言CPK,CKMB仍为临床诊断应用最广泛的酶。CKMB曾一度认为是AMI诊断的“金标准”[2]。心肌为机体内含CPK第二丰富的组织,而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内,占心肌总CPK的5%~30%,故其对心肌坏死的检出较为特异,尤其对判断梗死的扩展,小灶性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早期心肌梗死,估计心肌梗死的范围等有重要的意义。CKMB/CPK的比值反应了CKMB在CPK中所占的比例,较CKMB绝对值增高更有意义,能在CPK窗口期反应出心肌已发生坏死,同时其比值的降低又能排除心源性的CPK增高。罗在明等[3]报道CKMB及LDH1/LDH2比值在心肌梗死胸痛6 h内开始升高且后者贯穿AMI的整个过程,72 h仍未恢复正常,而前者对AMI的早期诊断的价值较高,后者对AMI的晚期诊断更具有特色。本组资料显示CKMB/CPK在胸痛发作4 h内已开始升高并大于正常医学参考值,并于24 h~48 h下降,48 h~72 h恢复正常,CPK、CKMB的变化则于文献报道一致[4]。提出CKMB/CPK在AMI胸痛的早期诊断中较CKMB、LDH1/LDH2更有价值,而CPK,LDH1/DH2对AMI中晚期的诊断意义较大。同时提示酶学的诊断仅为AMI临床诊断的一个方面,在诊断时尚需结合症状及心电图演变综合考虑。本文的局限在于因大多数患者采用了静脉溶栓疗法及其他心外因素的干扰,故6 h以后的各项酶学检查可能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Mar J.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 to diagnose ischemic myocardial damage[J].Clin Chim Acta,1998,272:7986.

      [2]王太重,崔敏,王文武,等.心肌梗死的实验市诊断进展:心肌损伤标志物[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0,8(3):163.

      [3]罗在明,张国元,连斌,等.急性心肌梗死血清CKMB,ASTm和LDH1/LDH2比值的变化及意义[J].实用内科杂志,1991,15(11):407.

      [4]马文珠.心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120.

    ↑上一篇:特种部件接触人员的老年期心脏结构及功能调查
    ↓下一篇:门诊导诊护士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