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血府逐瘀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1-06-30  浏览次数:450次

       作者:邵丽娟,魏睦新 作者单位: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江苏省教育“十一五”规划(D/2008//01/129)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

      心血管病已经或正在形成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值得重视。在心血管病的治疗方面,虽然西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症状,但不少研究发现,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可以增强疗效。近年来,多种心血管疾病,无论功能性还是病理性的改变,如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只要是属血瘀范畴,采用本方常收到满意疗效。虽然主要是经验总结和病案报告,但从这些报道中,也看到了可喜的苗头。以下就该方的运用作一初步探讨。

      1 高血压病

      1.1 理论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为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并发心脏、脑、肾脏、视网膜等靶器官不同程度的器质性损害,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高血压按收缩压(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DBP)>90 mm Hg或近2周内在服降压药为诊断标准。

      历史上,中医对高血压病病机的认识存在多元化趋势,一般认为高血压病的病机是机体脏腑亏虚,尤其脾肾亏虚是高血压病发病的根本,心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关键。肝肺调节功能失常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而痰饮瘀血的形成构成了高血压的邪实,是导致高血压病恶性循环的病理物质基础。“正虚邪实”所致机体血液供求不平衡,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故高血压的治疗立足于改善脏腑功能,消除病理邪气,重建机体气血动态平衡。血府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配合当归、生地黄活血养血,使瘀去而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血亦行;牛膝破血通络,引瘀血下行;桔梗载药上行,开胸膈滞气;甘草缓急,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1.2 临床研究

      邓氏[1]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瘀血性高血压头痛50例,并与针灸治疗组30例、西药治疗组31例对照,结果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组有效率为92%,针灸组为70%,西药组为67%,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组与针灸及西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7~10 d,收缩压平均降低0.67~1.33 kPa,且疗效稳定,头痛、眩晕症状一般在3~4 d消失。付氏等[2]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服用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加服血府逐瘀汤配合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在降压及降低全血粘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

      照组。

      2 冠心病

      2.1 理论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多由气虚、痰浊、寒凝、气滞、瘀血等因素,导致心脉痹阻不畅;加之老年患者肾气本虚,阳虚不能鼓动五脏之阳,继而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瘀滞。本病病位于心,病机表现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要法则。血府逐瘀汤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生地黄滋阴养血;枳壳、桔梗通畅胸中气机,行气活血;柴胡疏肝解郁、升举清阳,与枳壳配伍,理气散结;牛膝行血逐瘀,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活血、祛瘀、通脉、止痛之功。

      2.2 临床研究

      血府逐瘀汤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其疗效无论是与其他中成药还是常规西医疗法对比,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李氏等[3]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52例,以复方丹参片组40例进行疗效对比研究。治疗1个月后,心绞痛疗效分别为90.3%和72.5%,心电图疗效分别为73%和45%,疗效有显著差异。黄氏等[4]治疗10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组均应用硝苯地平或消心痛,并酌情予以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失衡、吸氧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血府逐瘀汤,以7 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 对其他危险因素的干预

      3.1 理论研究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首先是由于患者长期嗜食肥甘厚味,活动减少,气机不利,脏腑功能失调,浊脂留于血脉之中,津液凝滞。另外,高脂血症常好发于中老年人,肾气亏虚,脾肾功能运化失常,气化失司,导致血脂浓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脂质沉积于血管内壁,使血管内径变窄,阻碍血流正常运行,导致瘀血形成。瘀血阻于心脉形成胸痹,阻于脑则发生中风。因此,血府逐瘀汤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生地黄破血生新、扶正固本;柴胡、枳壳宽胸利隔;桔梗开肺气,牛膝引药下行,一升一降,使脂浊无留宿之所;加丹参、地龙、决明子、荷叶抗凝、抗纤溶,达到降脂、疏通血管、防止斑块形成的目的;甘草调合诸药而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功。

      3.2 临床研究

      余氏等[5]用该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20例,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显著下降。还有人用该方治疗心律不齐、肥厚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7]。

      4 血府逐瘀汤的机制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活血化瘀不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脉者,血之府也。”这里的“府”是聚的意思,言全身的血液均聚存于经脉之中之意。从广义言,这里的府应包括全身的经脉气血。王氏所言之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肋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8]。有人分析《医林改错》所言之血府,认为其含义包括:①心肺和部分血脉的整个胸腔;②心肺及气血的部分功能活动[9]。另有人从现代活血化瘀的研究角度认识血府,认为血府可理解为“血液及血液的内环境”[10]。此为临床扩大血府逐瘀汤的应用范围论证了中医理论基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活血化瘀药物及其配伍组合药具有:①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11-12];②改善心肌再灌注损伤[13-15];③改善血液流变性[16-18];④降血脂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功效[19-20]。说明本方药物除抗凝血外,尚有抗炎作用,能减轻变态反应的损害,促使炎症的吸收;有的能改善血液粘度、血液流变性、微循环及神经营养,有助于缓解疼痛;有的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促进组织病灶软化、松解、消散、吸收与再生等效果;有的能减少血管阻力,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流分布;有的与清热解毒药同用,可加强抑菌和减毒作用等。综上观之,血府逐瘀汤可降低血管变性的发生率,改善血液循环障碍,减少对心肌因缺血所带来的损伤,从而发挥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和功能,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理想方药。

      【参考文献】

      [1] 邓世发.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瘀血性高血压头痛50例初探[J].北京中医,1985,(6):34.

      [2] 付继鸿,庞兆荣,桑 晔,等.血府逐瘀汤合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8例[J].吉林中医药,2003,23(5):12-13.

      [3] 李艳荣,赵金凤,杜 娟,等.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J].天津中医,1996,16(5):5.

      [4] 黄仕泽.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2):117.

      [5] 余冬严.血府逐瘀汤对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降脂作用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0):601.

      [6] 王然勤,陈建强,马珠群.血府逐瘀汤治疗肥厚型心肌病27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8):12-13.

      [7] 任美时.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2例[J].辽宁中医杂志, 2005,32(4):296-297.

      [8]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所.医林改错评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41.

      [9] 窦钦鸿.谈血府逐瘀汤[J].山东中医杂志,1982,(6):324.

      [10] 韩育斌.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3,6(3):52.

      [11] 王 奇,陈云渡,粱伟雄,等.血瘀证兔模型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变化及血府逐瘀汤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6):31.

      [12] 王 奇,陈云波,赖世隆,等.血府逐瘀汤对用血瘀证兔血清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2):105-107.

      [13] 高承贤,丁志山,沃兴德,等.血府逐瘀汤抗心肌缺血及耐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2):45.

      [14] 丁志山,高承贤,楼兰花,等.血府逐瘀汤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3):146-148.

      [15] 张家耀,廖康恕,吴泉峰,等.川芎嗪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实验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1):1-3.

      [16] 陈秀娟.血府逐瘀汤的活血化瘀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 9(1):8.

      [17] 谭毓治.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 9(5):9.

      [18] 刘杰书.中药传统性能与现代药效的关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3):43-46.

      [19] 何 静,李可翼,李 力,等.血管通抗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5):287-290.

      [20] 郭 盛,何 丽,刘昌玉.活血化瘀法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A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 13(16):2127-2129.

    ↑上一篇:心内科门诊患者阿司匹林使用情况的分析
    ↓下一篇:HIV感染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