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心包积液出现心电交替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05  浏览次数:521次

      作者:余钷,巫建芳,黄志培,胡瑛  作者单位:广东韶关,韶钢医院ICU

      【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23例心包积液病例发生心电交替现象分析,总结心包积液出现心电交替的特点。方法 对23例心包积液病例进行心电图回顾性分析,心脏填塞与心电交替关系。结果 23例心包积液(PE)中发生心电交替9例,有心包填塞7例,出现心电交替现象有:完全性心电交替(3例)以及单纯性QRS波电交替(5例)、复极过程的电交替(1例)。结论 发生心包填塞者均有完全性心电交替以及单纯性QRS波电交替。大量心包积液者,也可出现心电交替,电交替以完全性和单纯性QRS波交替为主,复相过程的电交替不作为大量心包积液特征性心电图表现。

      【关键词】 心包积液,心电交替

      心包积液可由多种病因导致,当液体在心包囊中积聚时,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可导致心包填塞,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我院从1994年—2008年期间收治心包积液病人2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

      本组心包积液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0.5±10.5)岁,病程7天~18年余,经过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其中心包填塞7例,出现心电交替现象9例。

      2 心电图表现

      2.1 完全性电交替 P波、QRS波和T波的振幅发生交替性改变。

      2.2 单纯性QRS波电交替 QRS波振幅每隔一次心搏发生一次变化。

      2.3 复极过程的电交替 单纯T波或U波发生的电交替而不伴有QRS波电交替。

      3 结果

      23例心包积液中出现有大量心包积液8例,肿瘤所致的恶性大量心包积液3例;其中心包填塞7例;发生电交替现象9例,有如下情况:(1)完全心电交替3例;(2)单纯性QRS波交替5例;(3)复极过程中的心电交替1例。结果:(1)有大量心包积液患者,都出现完全性电交替及单纯性QRS波心电交替现象。(2)完全性电交替患者均见于恶性心包积液。(3)复极过程的电交替不能提示有大量心包积液。8例大量心包积液抽液后心电交替现象均消失。

      4 讨论

      心包积液在临床较为常见,急性心脏压塞是心脏急症,是心包腔内积液快速增加或慢性心包大量积液增加到一定限度后造成心脏舒张充盈受限,心搏出量下降,体循环及肺循环压力增高的一种综合征。心脏压塞特征为一系列连续血流动力学事件,从积液仅导致轻微的可察的影响到明显的严重循环衰竭。积液使心腔容量减少导致心每搏出量下降之时为临床上重要的转折点[1]。

      大量心包积液和压塞时唯一特征的心电图异常就是低电压和心电交替[2]。心电图有低电压是非特异性的发现,其可由许多其他原因产生,心电交替非常有特异性[1]。

      完全性心电交替这种现象几乎毫无例外见于大量心包积液,特别是恶性心包积液,为诊断大量心包积液的一种重要线索。8例大量心包积液抽液后心电交替现象均消失。发生心电交替机理不甚明确,有人认为是心脏在积液内发生钟摆样旋转性运动,因而引起P波电轴、QRS波电轴、T波电轴的交替性变化。

      单纯性QRS波电交替更为常见,但特征性较完全性心电交替差。

      在本组中有1例为复极过程中的心电交替,检查中并未显示有大量心包积液,有少量心包积液,因该患者长期间断利尿,导致低钾,低氯等离子失衡,并不能作判断大量心包积液的依据,可能与离子失衡有关,具体机理不十分明确。

      因此若疑有大量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患者,做床边心电图检查,如发现有完全性心电交替及单纯性QRS波电交替现象时,诊断特异性极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Douglas P,Zipes Peter Libby, Robert O.Bonow Eugene Braunwald.(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48-1651.

      2 Spodick DW.Pericardial diseases .In Braunwald E ,Zipes D, Libby P: Heart Disease .6th ed.Philadelphia , WB Saunders,2001,1823-1876.

    ↑上一篇: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8例
    ↓下一篇: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