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医学》

    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07  浏览次数:1235次

    作者                      作者单位

    高武红       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52

    邱久军      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52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为儿科常见病。近年来,我们采用多磺酸黏多糖药物局部外用,以手法推拿治疗为主、颈部超声波治疗为辅的综合干预方法治疗9月以内的CMT,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至2009年11月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收治CMT患儿76例,诊断标准见文献[1],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9 d至9 月,平均4.1月;病程小于1月8例,1~3月15例,4~6月12例,7~9月5例,平均3.7月;左侧病变24例,右侧病变16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3 d 至8.2月,平均4.3月;病程小于1月7例,1~3月12例,4~6月13例,7~9月4例,平均3.5月;左侧病变22例,右侧病变14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排除眼性斜颈、颈椎半脱位、痉挛性斜颈等疾病,部分病例采用B超了解肿块部位、大小、性质、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并帮助判断疗效。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局部应用,超声波电疗法加手法按摩综合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一手法按摩。

    1.2.1 手法按摩

    患儿仰卧或让人抱住,医者坐于床边或患儿对侧,用滑石粉涂于患儿颈部。康复师以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沿胸锁乳突肌的起始点由上而下揉按、捻揉10~15 min,对硬结及挛缩部位按摩时间稍长,并用横向拨筋法弹拨数次。左右活动患儿头部,然后将患儿头部向健侧伸拨、牵拉5~8次,每次持续10 s。推拿治疗每日1次,重型者可每日2次,每次10 min,每周5次,1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效果优者可终止治疗,否则继续治疗,共治疗3~6个疗程。

    1.2.2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喜疗妥)外用

    将乳膏涂抹于胸锁乳突肌及肿块处,或推拿时将之作为介质使用,每日1~2次。1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2.3 超声波电疗法

    采用德国进口的BTL5000(超声波电疗仪),取直径为2 cm的探头,用50 Hz脉冲波型,声强为0.6 W/cm ,在患侧颈部涂上超声波耦合剂,将通电的超声波探头垂直放于患处作圆圈移动,时间为5 min,隔日 1次,10次为1个疗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文献[2]。治愈:颈部位置正常,转动自如,颈部包块全部吸收,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消失,弹性同健侧。好转:患儿头部偏斜程度有很大改善,但仍有少许偏斜,转动轻度受限,颈

    部包块缩小,胸锁乳突肌弹性较健侧稍差。无效:头部仍偏斜,症状改善不明显。

    2.2 治疗结果

    76例患儿在治疗6月后评价疗效。两组总有

    效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通常在出生后2~3周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内发现症状,大多数在胸锁乳突肌中下部可触及肿块。对1岁以上未愈的先天性肌性斜颈实行手术松解的治疗已被公认,但1岁以内的保守治疗尚存在不同意见,国内外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是手法牵引[3-4]。本次研究大多数病例就诊年龄在2月以内,我们用超声波局部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肿块的消散吸收,更有利于手法治疗的效果。手法矫正按揉可使局部舒筋活血,伸展拉长肌纤维,缓解肌肉挛缩,松解粘连组织。已有报道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用于斜颈局部治疗[5],该药的主要成分是多磺酸黏多糖,通过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还能通过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及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促进结缔组织的再生,又能抑制瘢痕的形成和软化挛缩的肌纤维组织。我们在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果显示采用早期综合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推拿手法治疗。因此,我们认为生后2月内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期,就诊治疗时间越早,愈后越好。鉴于超声波电疗加药物外用结合手法按摩综合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能明显提高有效率、治愈率,患儿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0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8.

    [3]卢佳娜. 推拿治疗婴幼儿早期肌性斜颈64例[J].陕西中医,2009,30(3):329.

    [4]冯海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推拿治疗[J].中国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5):26.

    [5]张锐,李翔,王联庆,等.婴儿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早期综合干预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49-51.

    ↑上一篇:脑清穴穴位注射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捏脊疗法结合启脾贴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