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医学》

    脑清穴穴位注射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07  浏览次数:1127次

    作者                             作者单位

    谢洁珊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赵勇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严晓岚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小儿脑瘫是造成儿童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痉挛型脑瘫占脑瘫总数的60 %~70 %[1]。痉挛型脑瘫在早期若未得到有效的干预治疗,多遗留有尖足、交叉剪刀步态等异常姿势。小腿三头肌痉挛引起的踝关节运动障碍、跟腱挛缩是造成儿童不能站立、行走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采用穴位注射法共治疗4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观察对其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小儿神经康复科住院的痉挛型下肢瘫痪患儿,共46例,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最大9岁,最小8月,平均3.1岁;足背屈角(86.12±10.53)°。所有病例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制订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2] ,痉挛型脑瘫分类参照1956年美国脑性瘫痪学会(AACP)分类方法修订,以伸张反射亢进作为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特征。

    1.2 方法

    1.2.1 药物及穴位

    (1)药物: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2 mL)(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012021),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mL) (广州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08011013)。(2)取穴:脑清穴。

    1.2.2 操作方法

    固定患儿,常规消毒,使用灭菌一次性5 mL注射器,4.5号针头,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针头或上下提插,得气,回抽无回血,即可将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注射液的混合液(2∶1)注入0.5~1 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20 d,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2.3 评估方法

    根据运动疗法中踝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评估踝关节活动度的情况:患儿仰卧位,屈膝屈髋90°,家长用玩具逗引患儿以分散患儿注意力,放松下肢,测量者以左手握患儿小腿部,右手掌跟贴患儿足跟,用手掌以中等力压患儿足掌至最大限度,助手以量角器测量足背与小腿之间的夹角,分别测定3次后取平均值。

    2 结果

    2.1 评定标准[5]

    关节活动度以被动踝背伸角度增加20°以上或达到正常范围为显效,增加10~20 °为有效,不足10°为无效。主动踝背伸角度增加10°以上为显效,增加5~10°为有效,增加小于5°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46例中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有效率89.1 %。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86.12±10.53)°,治疗后(74.12±9.6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维生素B1是碳水化合物代谢中重要辅酶的组成部分,促进细胞及组织能量代谢,它可以维持正常神经组织、肌肉、心脏的活动。维生素B12是由肝脏提取的含钴物质, 它与细胞代谢及髓鞘形成有关,同时是细胞合成核酸过程中的重要辅酶,是细胞分裂和神经组织髓鞘完整的必需物质,参与核酸、胆碱、氨基酸的合成及脂肪与糖的代谢,维持中枢及周围髓鞘神经的代谢过程,保持髓鞘功能的完整性。

    脑清在解溪直上1寸,为新穴,其主要作用是缓解下肢痉挛,改善行走状态,是治疗痉挛型下肢瘫痪的常用穴位之一。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中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 [3]。药物穴位注射能起到较长时间及较强的刺激作用,由于药物延续了针刺的效能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通过激发踝部经穴,补气行血、松解拘急,改善踝关节的气血运行。应用穴位注射可以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再生过程加强,使挛缩的肌腱软化松解,从而达到改善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的作用 [4]。实践证明,穴位注射方法简单,药价低廉,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振寰. 小儿脑瘫家庭康复[M]. 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2005:5.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 中华儿科杂志,2005,(4):262.

    [3]苗彦霞,刑玉瑞,刑芳瑞.水针疗法治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

    [4]李俊才.穴位药物注射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5.

    [5]白国芳,陈素菊,张良,等. 中药浴牵拉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踝关节挛缩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3):213.

    ↑上一篇:传统经典脉诊与心动血流对应的临证应用经验
    ↓下一篇: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