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纤颤2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31 浏览次数:478次
作者:袁向阳 作者单位:264500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房颤)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率日趋上升,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外疾病及无病因的特发性房颤。为减轻由心房纤颤所致的自觉症状,减少脑卒中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院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房颤,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住院急性心房纤颤患者50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5±7)岁;病程2~24 h。引起心房纤颤的基础心脏疾病:缺血性心肌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特发性心房纤颤2例。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10例,Ⅲ级7例,Ⅳ级1例。全部病例治疗前做心电图、二维心脏超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X线胸片、甲状腺功能检查,并了解角膜情况,除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二维超声示左心长轴切面左心房内径≥50 mm或左心房有附壁血栓形成者、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低血压、胺碘酮过敏、电解质及酸碱失调。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1.2 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同时进行病因治疗及转复前、后的抗凝治疗,抗凝选用口服华发令,起始联用低分子肝素钠2 5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至INR达2~3时停用低分子肝素钠,继续口服华发令至复律成功后2周,停用华发令。转复均在持续心电监护下进行。首次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产品)150 mg溶于葡萄糖液40 ml中缓慢静脉注射,15 min注射完毕,接着以1.0 mg/min的速度静脉泵注6 h,再以0.5 mg/min静脉滴注48 h,静脉应用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600 mg/d连续7 d,400 mg/d连续7 d,200 mg/d维持。每天做心电图监测QT间期变化。
1.3 有效指标
转复至窦性心律为有效。
2 结果
26例均转变为窦性心律,复律时间30 min~34 h,平均10 h。其中1例因静脉推注150 mg后血压降至90/60 mm Hg,停止静脉注射后血压恢复,胺碘酮减量维持,血压稳定。3例转复后可见 QT间期延长至≥0.5 s,胺碘酮减量维持后,未在进行性延长且QT间期≤0.5 s。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窦性停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明显的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无胃肠道症状,2周后所有病例均复查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胺碘酮是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疗效较好的药物,是治疗房颤的药物之一。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以及房室旁路,心房和心室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钾离子通道与延长复极和不应期来达到治疗目的,也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和保护心肌的作用,同时很少有负性肌力作用,且可改善房颤患者的心功能。不同给药途径胺碘酮作用不同,口服吸收慢,半衰期长,起效时间长,而静脉给药5~30 min血药浓度达到高峰,2h明显降低。以先静脉给药达到治疗浓度,静脉用药过程中同时加胺碘酮口服以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维持,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高用时较短,提示胺碘酮对房颤复律治疗是有效的。在安全方面,本组资料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有1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硝酸酯类同时发生一过性低血压,3例患者口服胺碘酮时QT间期明显延长,减量后恢复,无心衰加重、窦性停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明显的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提示胺碘酮对房颤复律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但在心功能不全、同时应用扩血管药时,应注意血压及静脉应用胺碘酮的速度。但在长期应用时,应注意监测心外不良反应的发生,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角膜色素沉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