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探讨T波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1-09-20  浏览次数:463次

      作者:张晓媛,张素侠,陈阵,吴芹,朱丽丽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薛城分院,山东 枣庄 277000

      【摘要】目的:应用简便、无创性的心电图探讨Q波型心机梗死(MI)后T波动态变化对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住院80例有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观察异常Q波导联T波的动态变化。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彩色心室壁动力分析(CK)和超声学定量(AQ)技术检测心室壁和左心室功能。结果:T波由倒置转为直立,即T正常化组的血浆CK峰值和心室壁运动得分指数(WMSI)明显低于T波持续倒置组(P<0.05),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峰值排空率(PFR)和射血分数(EF)显著高于T波持续倒置组(P<0.05), 且T波正常化越早左心功能趋向于恢复越好。结论:心电图AMI异常Q波导联T波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评价左心功能和心肌损害程度的指标,对判定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T波,倒置,左室功能,心肌梗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03-05~2006-10, 且首次发生MI,既往无血运重建史的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36~80岁,平均(58±10)岁。常规给予静脉溶栓剂、阿司匹林、β受体阻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栓酯剂和肝素。

      1.2 方法

      1.2.1 心肌酶测定

      从入院后每4h采静脉血一次,找出4d间血清CK的最高值(CKmax)。

      1.2.2 ECG检查

      在住院后第1、3、6、12、24h、3d分别记录12导联心电图,将AMI有Q波的导联最深倒置T波作为最大倒置T波(NTmax),根据其深度分三组:(1)深倒置T波(DNT)组19例,NTmax≥10mm;(2)中度倒置T波(INT)组29例,4mm≥NTmax<10mm;(3)浅倒置T波(SNT)组32例,NTmax<4mm。观察异常Q波导联T波的动态变化 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1.2.3 超声检查

      采用二维超声分别于AMI后1、3、6、和12月,记录2D、CK、AQ等技术检测心室壁运动和左心室功能。室壁运动分析,采用美国超声协会推荐的16段分法。左室收缩功能分析,2D常规检测参数,EF和FS。AQ测量参数,PFR和左室射血分数。求出T波持续倒置组和T波正常化组分别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1.2.4 统计学分析

      数值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对于两组间连续变量用t检验,多组间的检验使用onefactorAVOVA检验,各组间分布的偏差用χ2检验,上述均以P<0.05判定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T波动态变化

      2.1.1 直立T波的变化

      从发病3~12h后到形成最深倒置T波时,DNT 组与其它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在第48小时DNT、INT及SNT 3组分别为(0.5±0.4)mm、(2.5±1.1)mm和(5.3±2.2)mm(P<0.05)。

      2.1.2 倒置T波的变化

      DNT组从入院开始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在48h 3组分别为(11.3±3.5)mm、(4.7±2.9)mm和(2.0±1.8)mm(P<0.05),此差异持续到1周左右。

      2.2 DNT组、INT组及SNT组三组间CKmax、LVEF及心肌灌注指数的比较

      2.3 T波持续倒置组血浆CK峰值和WMSI明显高于T波正常化组,而FS、PFR和EF显著低于正常化组(P<0.05)。

      3 讨论

      近年来,将AMI分为Q波性和非Q波性梗死更趋于客观性。到目前为止,关于倒置T波的深度与Q波性及非Q波性梗死的关系尚少报道。过去曾有人报道[1]心肌梗死的T波与左室功能明显相关。随着再灌注疗法的实施,呈现巨大T波的病例较多,在AMI 100h以内倒置T波>14mm的病例,消失的R波再出现的机率高[2]。在心肌梗死24h内出现倒置T波病例,相关冠状动脉开通率高,左室功能恢复良好[3]。我们的结果显示:在DNT组CKmax值较低,左室功能损害轻,在有Q波型AMI后6~12个月,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梗死局部的心室壁运动的改善和左心收缩功能的恢复均较T波正常化的患者差,且T波正常化发生越早左室功能改善的越明显。因此,显示了AMI早期倒置T波的深度及T波恢复正常化的时间可作为掌握临床病情,判定梗死范围,左室功能受损程度的一个简便指标。

      【参考文献】

      [1]Kanemoto N,Wang Y,Fukushi H,et al.Electrocardiographic characteristic of patients with left circumflex-rel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acute phase without tented T waves or definite ST elevation[J].J Cardiol,1995,26:149158

      [2]Agatsuma H,Hirai M,Hirayama H,et al.Transient giant negative T wave in 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dicts R wave recovery and preserv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J].Heart,1996,75:229234

      [3]Matetzky S,Barabash GI,Shahar A.Early T wave inversion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predicts better coronary perfution: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study[J].J Am Coll Cardiol,1994,24:378383

    ↑上一篇:血浆脑钠肽水平与慢性左心衰患者心功能远期预后的关系
    ↓下一篇:替米沙坦对高血压伴有胰岛素抵抗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