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血尿酸的临床特点

    发表时间:2011-09-23  浏览次数:453次

      作者:马正海,王归真  作者单位:韩城矿务局总医院,陕西 韩城 7154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血尿酸(UA)水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77例AMI患者按血UA水平分为两组,A组87例,UA<300 μmol/L;B组90例,UA≥300 μmol/L,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年龄、心率、心功能、肾功能及性别、合并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溶栓、再通比例的差别。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年龄较大,心率快,心功能killip分级重,血尿素氮和肌酐高,合并高血压病者更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心肌酶谱、血脂和性别比例与合并糖尿病、前壁和多壁梗死,溶栓和再通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的26例和存活组的151例相比,血UA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UA增高的AMP患者,年龄大,合并高血压病者多,心肾功能差,预后差。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尿酸,年龄,心率,心功能,肾功能,愈后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尿酸(UA)不但与痛风增加的危险有关,而且也与心血管病增加的危险有关[1]。为了解血UA增高的意义,本文就177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AMI后入院血UA高低的临床差别,探讨其临床特点,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CCU收治的患者,根据临床病史,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和心肌酶谱的改变而确诊为AMI患者177例。按入院后次日清晨血UA的高低分为两组。A组87例为低UA组(<300 μmol/L),其中男61例,女26例,年龄29岁~94岁。前壁梗死(包括前间壁、广泛前壁和高侧壁)49例(占56.3%)。多壁梗死(有以下中的任意2个壁者:前壁、下壁或后壁)20例(占23.0%)。B组90例为高UA组(≥300 μmol/L),其中男73例,女17例,年龄32岁~91岁。前壁梗死43例(占47.8%),多壁梗死25例(占27.8%)。两组在入院时间,心肌酶谱和血脂,以及性别、合并糖尿病、前壁和多壁梗死的比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年龄,入院时心率和心功能及肾功能的差别。并分析两组合并高血压病、溶栓和再通比例的差别,以及住院期间死亡者和幸存者UA的差别。心功能按killip法分为四级。Ⅰ级:无第三心音,肺部无湿啰音;Ⅱ级有第三心音和(或)肺部有湿啰音,啰音范围<肺野的1/2;Ⅲ级:明显肺水肿,湿啰音>肺野的1/2;Ⅳ级:有心源性休克。血UA、尿素氮和肌酐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用酶法,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包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未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校正的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UA组AMI临床均数差别 与低UA组相比,高UA组年龄大、心率快、心功能差,尿素氮和肌酐均增高,两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1P <0.05。

      2.2 不同UA组AMI临床比例差别 与低UA组相比,高UA组合并高血压病多(P<0.01)。而两组在性别、吸烟、合并糖尿病、溶栓、再通和合并心律失常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3讨论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表明,血UA增高对心血管病的死亡是一个危险因素,但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目前还不清楚[2]。而且,虽然一些可能性的机制表明,UA对心血管系统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但是证实血UA增高的特殊作用还相当困难,因为UA增加者常伴有一些已经确定的,对心血管有危险的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并且,此时UA增高是一个破坏因素还是一个保护因素也不完全清楚[3]。有研究表明,血UA水平的增高是独立的,而且明显的伴随着心血管死亡危险的增高[2]。Waring等研究认为[4]:与其他的损害内皮功能的危险因素不同,对正常人,短期的UA增高不影响心血管功能,因此高UA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没有因果关系。可是,最近在大鼠用UA酶抑制剂等诱导产生的中度高UA血症可以导致高血压、血管疾病和肾脏病[5]。因此,Johnson等总结了许多研究认为[6]: UA不是没有活力的,而是有着双重的影响,即其抗氧化剂作用是有益的;而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作用是有害的。Kang等认为高UA血症加速肾脏病的进展[7] 。

      我们的资料表明:与低UA组的AMI患者相比,高UA组的AMI患者年龄大,心率快,心功能和肾功能差,伴高血压病更多(P<0.05);26例死亡组较151例存活组血UA明显增高(388.4±178.9vs.305.7±104.9)μmol/L,P<0.05;UA增高对心血管病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的资料证实了以下的研究:随着年龄的增加,UA水平在男性和女性均增长,而且不受饮酒和体重指数的影响[1];血UA增加,预示着体重的增加和血压的升高[8];对中到重度的慢性心衰,高UA是一个强有力的、独立的预后不良指标[9];血UA增高与心血管病和中风所致的病死率增高有明显的、直接的关系[10]。

      但是,有关UA与心血管病的关系还有许多研究需要去做。Niskanen等认为[11]: 对健康的中年人,血UA水平是一个强烈的预测心血管病死亡的因素,并且独立于痛风和代谢综合征。血UA是一个易于测定的、廉价的危险因素指标,但对心血管事件的这种联系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Verdecchia等研究认为[12]: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UA与总体的心血管事件、致命的心血管事件和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呈J型相关。虽然Jenkins等认为[13]:从小麦谷蛋白中摄取的高植物蛋白通过减低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和UA而可减少心血管病的危险,但Culleton等认为[14]:血UA对慢性心衰,明显的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患者这种高危人群可能是一个不良的预后标志。血UA与心血管病危险的关系在一些研究中可能是混杂因素导致的结果(特别是应用了利尿剂);对没有心血管病的人们,血UA没有像已经确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那样有预测价值。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资料,他们认为对支持血UA促进心血管病的因果关系到目前还是不充分的。看来对UA与心血管病的关系还有许多研究需进行。

      【参考文献】

      [1] Kuzuya M, Ando F, Iguchi A, et al. Effect of aging on serum uric acid levels: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a large Japanese population group[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02, 57: 660664.

      [2] Fang J, Alderman MH. Serum 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The NHANES I epidemiologic followup study[J]. JAMA, 2000, 283: 24042410.

      [3] Waring WS, Webb DJ, Maxwell SRJ. Uric acid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Q J Med, 2000, 93: 707713.

      [4] Waring WS, Adwani SH, Breukels o, et al. Hyperuricaemia does mot impair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in healthy adults heart[J].Heart, 2004, 90: 155159.

      [5] Mazzali M, Hughes J, Kim YG, et al. Elevated uric acid increases blood pressure in the rat by a novel crystalindependent mechanism[J]. Hypertension, 2001, 38: 11011106.

      [6] Johnson RJ, Kang DH, Feig D, et al. Is there a pathogenetic role for uric acid in hyper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disease[J].Hypertension, 2003, 41: 11831190.

      [7] Kang DH, Nakagawa T, Feng L, et al. A role for uric acid in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disease[J]. J Am soc Nephrol, 2002, 13: 28882897.

      [8] Masuo K, Kawaguchi H, Mikami H, et al. Serum uric acid and plasma norepinephrine concentrations predict subsequent weight gain and blood pressure elevation[J]. Hypertension, 2003, 42: 474480.

      [9] Anker SD, Doehner W, Rauchhaus M, et al. Uric acid and survival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metabolic, functional, and hemodynamic staging[J]. Circulation, 2003, 107: 19911997.

      [10] Wang JG, Staessen JA, Fagard RH,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erum creatinine and uric acid in older Chinese patient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p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 2001, 37: 10691074.

      [11] Niskanen LK, Laaksonen DE, Nyyssnen K, et al. Uric acid level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middleage me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Arch lntern Med, 2004, 164: 15461551.

      [12] Verdecchia P, Schillaci G, Reboldi G, et al. Rel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The PIUMA Study[J]. Hypertension, 2000, 36: 10721078.

      [13] Jenkins DJ, Kendall CW, Vidgen E, et al. Highprotein diets in hyperlipidemia: effect of wheat gluten on serum lipids, uric acid, and renal function[J]. Am J Clinical Nutrition, 2001, 74: 5763.

      [14] Culleton BF, Larson MG, Levy D. Serum 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J].Ann lntern Med, 2000, 132: 592.

    ↑上一篇:健康体检中高血压病健康指导的体会
    ↓下一篇: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的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