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发表时间:2011-09-27 浏览次数:442次
作者:卢均坤,王艳芹,贺兆发,王立波,闫冬梅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伊春市第四人民医院,黑龙江 伊春 153000;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浆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变化,观察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疾病发展进程进行分类,即不稳定型心绞痛(UA)60例,心肌梗死(MI) 60例,设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Lp(a),常规血脂采用酶法进行检测。结果:MI组患者血中Lp(a)水平明显高于U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Lp(a)与冠状动脉疾病进展有关。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脂蛋白(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972年Dahlen等首次发现血清Lp(a)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1],许多前瞻性研究认为Lp(a)与动脉粥样硬化高度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本文观察ACS患者的Lp(a)水平变化,探讨Lp(a)在ACS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住院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60例,其中男40例(66.7%),女20例(33.3%),年龄38~72岁,平均(57±17.6)岁;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MI)共60例,其中男38例(63.3%),女22例(36.7%),年龄34~70岁,平均(54±18.3)岁。另设健康组50例,其中男30例(60.0%),女20例(40.0%),年龄31~55岁,平均(44±13.8)岁。ACS组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UA组冠脉3支至少1处狭窄,心肌梗死组3支血管均有1处急性闭塞,其他血管伴或不伴狭窄。健康组经64排CT检查证实无有意义的狭窄血管。所有患者均经血常规、尿常规检查、肝功、肾功、血糖、血浆离子等检查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Lp(a)和常规血脂4项及心肌酶学均于入院次日清晨6:00左右空腹情况下采肘静脉血5mL,注入试管内,放置30min,分离血清备用,4h内完成试验。ACS患者入院即刻采肘静脉血行肌钙蛋白(TnI)检测。Lp(a)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购自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血脂4项及心肌酶学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 AU2700)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校正公式。
2 结果
2.1 UA组与MI组及健康组有关指标比较
UA组与MI组较健康组TG、CHOL、LDL-C组显著升高,MI组较UA组及健康组Lp(a)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
2.2 UA组与MI组CK-MB及TnI与Lp(a)的比较
UA组与MI组比较心肌酶学升高显著。差异有显著意义。但经相关性检验Lp(a)与心肌酶学之间并不具有明显相关性。
3 讨论
Lp(a)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有一相似的特殊脂蛋白颗粒,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Lp(a)浓度升高是冠心病、脑血管管、心肌梗死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2],但它却不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化而来,也不能转化为其他脂蛋白,而是一种主要在肝脏合成的独立脂蛋白成分。当胆固醇在正常水平,血浆Lp(a)水平>300mg/L 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危险性上升2倍,如果LDL 和Lp(a)的血浆浓度都增高,则发生的危险性要高达8倍;因此在1988 年于芝加哥召开的国际Lp(a)专题会议上,Lp(a)被公认为是致AS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已有研究证明,Lp(a)主要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对它的氧化修饰及巨噬细胞对氧化型Lp(a)结合和摄取, 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等多种机制导致AS 的发生[3~5]。有资料显示,Lp(a)水平:冠心病急性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组,且是早发冠心病的遗传标记之一;Lp(a)水平愈高,发生冠心病愈早。因此,高浓度的Lp(a)不仅是冠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还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及溶栓治疗指征的[6]。在本组病例中,心肌梗死组Lp(a)水平明显高于UA组及健康组,但未能证实Lp(a)在UA组及健康组有明显差异。Lp(a)另一病理作用为致血栓形成及进展,被认为可能与心血管诸多血栓性疾病如心房颤动并左心房血栓形成[7]、冠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等显著相关[8],其致血栓形成及发展被认为是通过多种途径减弱、抑制纤溶活性,其一是Lp(a)中的apo(a)与纤维蛋白原溶解酶原间具有蛋白结构高度同源性及交叉免疫反应性,Lp(a)可与纤维蛋白原溶解酶原结合,占据其纤溶酶原受体,竞争性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削弱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影响血栓中纤维蛋白的溶解;另一方面,Lp(a)还可以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合成,因此,Lp(a)可直接或间接抑制纤溶功能、促使凝血活性相对亢进,从而发挥其致血栓形成作用。
本组观察中,Lp(a)血清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明显升高,同时伴有其他血脂成分的改变,但Lp(a)与其他血脂之间不具有相关性,提示在ACS的脂代谢异常中Lp(a)升高独立存在。同时Lp(a)与心肌酶学不具有相关性,说明Lp(a)血清浓度升高患者,心肌梗死的几率升高。
【参考文献】
[1]Dahlen G,Ericson C,Furberg C,et al.Study on anextra prebetal lipoprotein fraction[J].Acta Med Scand Suppl,1972,531:11
[2]陈在嘉.冠心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3134
[3]Sechi LA,De Marchi S.Relationship of Lp(a) to variables of coagulation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J].J Invest Med,2001,49(1):1222
[4]林春榕,洪嘉玲,汪炳华,等.天然及氧化型脂蛋白(a)与巨噬细胞表面结合[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10(1):3033
[5]Scanu AM,Nakajima k,Edelstein C.Apolipoprotein (a):structure and biology[J].Front Biosci,2001,6:546554
[6]Baeza VR,Corbalan HR, Castro GP,et al.Coronary biomarkers and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ithout ST segment elevation[J].Rev Med Chil,2005,133 (11):12851293
[7]Kamitani T,Taniguchi T,Miyai N,et al.Associat between plasma lipoprotein(a) concentration and restenosis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J].Circ J,2005,69(6):644649
[8]Kaklikkaya I,Ozdemir R,Orem A,et al.Course of serum lipoprotein(a) and acute phase protein level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 heart surgery[J].J Cardiovasc Sur(Torino),2002,43(6):81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