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银杏达莫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28  浏览次数:446次

      作者:陈洪波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轴承集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心绞痛缓解36例,有效率90%;对照组心绞痛缓解36例,有效率82.5%。治疗组2周内1例发生急性心梗,而对照组2周内4例进展为急性心梗,发生率11%,P<0.045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减少血小板聚集,阻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 心绞痛,不稳定型,银杏达莫注射液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冠心病不稳性心绞痛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47~75岁,平均61.5岁。均有以下表现:胸痛发作时间>5分钟,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曾行冠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70%。随机分成一般治疗组(A组)即对照组40例,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B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两组间年龄、性别相匹配。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12.5~25mg静滴,1次/日,14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联合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1次/日,14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视病情配合消心痛、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口服治疗。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心绞痛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用药前减少大于80%,休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发作程度和次数较用药前减少50%~80%,休息时心电图ST段压低上升0.05mV或倒置T波变浅50%以上;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较用药前减少<50%或无变化,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④加重:心绞痛症状加重或出现急性心肌梗死,ST段压低下降0.05mV或倒置T波加深50%以上。

      观察指标:①用药期间心绞痛发作情况;②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③治疗前后对比检查血流变学改变。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用X±S表示,计量资料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心电图变化: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对照组显效7例(26%),有效17例。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B组疗效优于A组。

      血流变学测定:B组血液高凝状态显著改善,而A组无明显变化。各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间对比P<0.05。

      讨 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银杏达莫在心血管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效应[2],具有强大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抑制冠脉内富含血小板的白血栓形成,减轻冠脉缺血;双向调节心脏血管,增加冠脉供血;减少心肌缺血的再灌注损伤、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携氧能力,拮抗冠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增强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等作用,使治疗组抗心绞痛方面表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而抑制心肌缺血缺氧时花生四烯酸异常代谢诱发的TXA2生成,增加PGI2生成,从而使TXA2/PGI2比例失衡得以纠正并使其代谢产物TXB2、6-K-PGF1a浓度改变,从而进一步抑制冠脉内血栓形成及防止血栓的再形成。中医辨证认为心绞痛多属气滞血瘀所致。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活血祛瘀通络的功效。这些与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增加冠脉血液供应,疏通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绞痛发作的理论是相一致的[3]。通过40例临床观察,认为该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治疗后心绞痛缓解及心功能改善与硝酸甘油相似,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显著优于硝酸甘油。血液动力学是决定冠脉供血的重要因素之一,银杏达莫注射液中银杏总黄酮具有扩张冠脉血管、改善缺血产生的症状。双嘧达莫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浓度(50μg/ml)可抑制血小板释放,改善血液黏度,阻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3.

      2 王天佑.血液流变学.2 版.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126.

      3 王雁,杨义芳.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18(1):1-3.

    ↑上一篇:综合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影响
    ↓下一篇:有机磷中毒心律失常13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