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其他》

    中药重剂治疗成人大疱性脓疱疮验案1则

    发表时间:2014-09-17  浏览次数:976次

    有关成人大疤性脓疙疮报道极少,现于我院中医科门诊治愈1例,报告如下。

    1病案介绍

    马某,女,32岁。2011年9月15日诊。患者2011年8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诊断为“大疙性脓疤疮”,服用抗生素及涂抹外用药物,效不佳,遂来中医科求诊。初诊:患者外阴与两乳间见直径约l Omm皮疹2}3个,皮疹周围色红,伴疼痛感,周身表现为手足心热,口渴口干,尿黄,舌质红、苔白,脉弦滑。证属湿热内蕴,毒邪炽盛。治宜清热解毒除湿。予清热解毒重剂治疗,处方:野菊花3摊,苍术15g,慧茵仁SOg,白花蛇舌草SOg,连翘2摊,获菩3飞,山药2摊,红藤30g,土获菩5摊,白术20g,黑柴胡15g,青篙20g,地骨皮20g,板蓝根20g,金银花30g0 5剂,水煎服。2011年9月24日二诊:患者服上方一周见皮疹消退,自诉近两日腿酸。为巩固治疗,继以上方加蒲公英3摊、紫花地丁30g、金荞麦3飞、怀牛膝3摊、川断20g,续服5剂。2011年10月15日三诊:患者近日自觉局部皮肤闷热,后下肢前侧隐见直径约1 Smm脓疙1个,余症状大致同前:遂加大清热解毒药量,白花蛇舌草加至1008.加大青叶30g,黄冬lOg、旱莲草30g,增强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排脓的功效:连服5剂。2011年10月24日四诊:为进一步巩固治疗,加黄茂20g托毒外出,积壳15g,大贝2摊加强清热化痰之效。服法同上。2011年10月28日五诊:就诊时下肢脓疤已结痴,因久热易伤阴,加鳖甲20g,滋阴效果佳,且可散结。续服5剂。服药后痊愈,6个月后电话随诊,未再复发。

    2讨论

    脓疤疮中医俗称“黄水疮”、“滴脓疮”,西医学认为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两者混合感染引发的一种浅表性皮肤疾病。临床分类有大疙性脓疤疮和寻常性脓疤疮两种。大疙性脓疤疮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儿童和成人也可发生。本案患者以外阴与两乳间见直径约l Omm皮疹23个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大疤性脓疤疮的非常见发病部位。患者患病日久,屡治不爽,说明病症必定复杂,因此辨证时宜多加考虑。患者初诊时皮疹色红,伴疼痛,考虑为“热毒”雍盛,灼伤脉络,肉腐成脓,且病程较长,湿热内蕴,久则伤阴,故见手足心热、口渴口干等阴虚表现。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湿热内蕴,毒邪炽盛。治疗予清热解毒除湿。方用野菊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土获菩清热解毒,红藤止痛,青篙、地骨皮养阴,获菩、慧该仁、苍术、白术、山药除湿。患者初诊、二诊均以上方为主方,各症见好转,但不日即复发,考虑为“热毒”之邪未尽,有热人营血之势。三诊加人大剂量清热凉血药,又因热毒日久,伤人体正气,加人黄蔑提气,起托毒外出的作用,不致毒气内陷。湿热日久碍脾易生痰湿,故少佐清热化痰药。恐后期阴亏日甚,用鳖甲滋阴,且可散结。本病例治则遵守了中医辨证施治理念,疗效显著且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参考文献

    [1]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8

    第一作者:孙巧玲(1985-),医学硕士,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

    通讯作者:刘臣,parasize@126.com

    ↑上一篇:余承惠治疗后腹膜纤维化肾积水1例
    ↓下一篇:中医辨治淋证验案3则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