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及入院后宣教

    发表时间:2011-10-13  浏览次数:437次

      作者:杨艳春,于丽杰,沈红霞  作者单位:136200 吉林辽源,辽源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大多发生在院外,相当一部分人因来不及抢救而在到达医院前发生死亡,入院后有效的健康宣教及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院前急救及入院后宣教应引起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坏死,其死亡率很高。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是短暂的、应急的,但如果没有正确、快速的急救措施,危重患者难以挽回生命[1]。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大多发生在院外,相当一部分人因来不及抢救而在到达医院前发生死亡,院前急救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入院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应该引起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

      1 院前急救

      时间就是生命,心肌梗死的急救,不仅院内急救重要,院前急救同样重要[1]。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中,约50%在发病后1h内于院外猝死。也就是说,往往来不及送到医院抢救患者即已死亡。更令人痛心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1h内院内猝死主要原因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这说明,在现实中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院前急救存在着时间延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心肌梗死患者安全、迅速地转运到医院,以便尽早开始灌注治疗。发病后1h是心梗急救的黄金时间。而监护运送可把单纯的患者运载工具改造成为抢救危重患者的“活动急救站”。这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能安全、迅速地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 院内宣教的主要内容

      2.1 发病后的应急知识 一旦怀疑是心肌梗死,患者应马上平卧,不要搬动患者,要稳定患者情绪,清除患者呕吐物,保持呼吸通畅。症状不严重的患者千万不要活动,应就地休息,待急救人员将其送往医院。患者舌下立即含硝酸甘油。有条件给予吸氧、止痛,立即呼叫急救车救治。不能因症状稍有缓解而中断进一步救治。医学上把饮食、酗酒、激动称为死亡三联征[1]。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如有以上3个诱因,即使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胃部 不适、上腹部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也要想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2.2 活动宣教 休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至关重要,能使患者的体力得到恢复,精神上得到安慰,进而减轻心脏的负荷。而不合理的活动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悲剧。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必须执行严格的休息制度。在床上的活动也应减少到最低限度。心梗后第1周应完全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帮助患者吃饭、洗脸、翻身、解大小便。第2周以后,可以在床上做四肢活动、坐起。当休克与心衰症状消失后,可做四肢被动与主动的活动,以减少或避免血栓的形成。第3周帮助患者从床上坐起,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第4周起,下床至附近椅子上休息或缓步走入附近厕所大便,并慢慢增加室内活动[2]。休息时间视病情的轻重而定。通常需要4~8周,以保证心肌梗死部位的充分愈合。但如果病情重,有心衰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休息时间要延长。从第7~8周起,一般患者均能逐步增加活动,如无充血性心衰或频繁的心绞痛发作,经过2个月的锻炼,可恢复轻微工作。

      2.3 排便宣教 大便秘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害极大。不少患者经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但因大便秘结,排便时可使心肌梗死病人病情突然恶化。大便秘结,则排便不畅,患者用力排便,使腹内压和心内压急增,导致患者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脏负荷急剧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情。急性期许多患者不愿在床上大便,执意起床解便,这是不可以的。一定要耐心说服患者床上排便,不可用力过猛,否则易发生心脏破裂或猝死。保持大便通畅,除吃易消化食物外,平时可用番泻叶泡水、服用果导片等。

      2.4 饮食宣教 (1)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尤其是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为主,并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热能。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水果等。(2)饮食应平衡。饮食应清淡且富有营养,应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烟酒等。避免进食大量脂肪,因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血液粘度增高,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3)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以防止或减轻并发症。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损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4)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时[3],常有胃肠功能紊乱,饮食更应注意。发病开始的1~2天仅给热水、果汁、米汤等流质饮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ml。若患者心功能好转,病情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蒸鸡蛋白等饮食。随着病情的恢复,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院前急救监护运送缩短了入院时间,为入院诊断和治疗赢得了时间,院内有效的宣教,降低了死亡率和复发率,增加了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郭新萍.院前急救中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2):68.

      2 吴温玉,钟秀莲.院前急救在社区普及的意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65.

      3 陈留席,王恒亮.冠心病防治356问.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65.

    ↑上一篇:门诊高血压患者22 399例就诊情况分析
    ↓下一篇:浅谈高脂血症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