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三磷酸腺苷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1-10-14  浏览次数:563次

      作者:项涛  作者单位:610031 四川成都,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比较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和普罗帕酮在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条件的PSVT患者随机分为ATP组(41例)和普罗帕酮组(43例),分别经静脉ATP和普罗帕酮推注,记录给药前后和给药期间临床和心电图状况。结果ATP组转复成功率为87.8%,与普罗帕酮组(81.4%)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组从用药到PSVT终止的时间为(41.2±17.9)s,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921.6±603.4)s,P<0.001。ATP组和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8%和2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试验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三磷酸腺苷是治疗PSVT有效、安全的药物;与普罗帕酮转复成功率相似,但起效更快。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三磷酸腺苷,普罗帕酮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 with propafenone in terminating acute episodes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MethodsTo evaluate response in patients receiving ATP an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ATP with those of propafenone,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a tachycardia electrocardiographically consistent with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ere entered into the protocol.The ATP group (n=41) received intravenous bolus ATP to terminate PSVT and propafenone group (n=43) as administrated propafenone intravenously.Clinical variables and the time interval from the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to the termination of the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ere done.ResultsRelative drug efficacies were 87.8%(36/41) for ATP versus 81.4%(35/43) for propafenone,P>0.05.The average time after injection to termination of tachycardia by AT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propafenone significantly[(41.2±17.9) vs (921.6±603.4) ,P<0.001].ATP caused adverse effects in 26.8% of patients,but they were transient and usually mild.ConclusionThe overall efficacy of ATP is similar to that of propafenone,but its onset of action is more rapid.

      [Key words]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denosine triphosphate;propafenone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突然发作和终止,心室律规则,频率160~220次/min。射频消融已成为有效的根治方法,终止发作的方法可用刺激迷走神经、经食管心房起搏、电复律及药物转复等。本试验对三磷酸腺苷(ATP)和普罗帕酮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比较。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2003年7月~2007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均符合PSVT诊断标准;(2)年龄16~75岁。排除标准:(1)病窦综合征(慢快综合征);(2)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近三天应用洋地黄、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者;(4)慢阻肺患者;(5)既往对腺苷过敏者;(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分组及试验方法

      1.2.1分组符合上述标准的84例患者入选,随机分为两组,ATP组41例,普罗帕酮组43例,临床一般资料见表1。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2试验方法ATP为西南药业公司生产,普罗帕酮为上海信谊金朱药业公司生产。ATP组用ATP 10~15 mg快速静注(1~2 s完成),然后以生理盐水快速冲洗,2 min内无反应,再次静注15 mg,总量不超过45 mg;普罗帕酮组以普罗帕酮70 mg经5%葡萄糖20 ml稀释后缓慢静注(5~10 min完成),如无反应,15 min后重复静注70 mg,总量不超过210 mg。

      1.3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发作时和发作终止后记录心电图,静脉注入时需心电图监测;给药过程中记录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及演变过程;给药前后及室上速终止后各测心率、血压一次。

      1.4疗效判断标准有效:PSVT发作终止;无效:PSVT发作不终止。

      1.5数据分析及统计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有必要,采用Yates校正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检验。

      2结果

      2.1PSVT转复情况ATP组有效36例,普罗帕酮组有效35例,有效率分别为87.8%和8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用药到室上速终止的时间,ATP组短于普罗帕酮组,分别为(41.2±17.9)s和(921.6±603.4)s,P<0.001。

      2.2不良反应ATP组和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8%和23.3%,P>0.05,普罗帕酮组有1例发生心功能不全,经处理后缓解,其余均未作处理,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3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大多数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目前认为,大部分PSVT是由折返机制引起的,而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和心房等部位。终止PSVT的方法较多,包括药物复律、食管心房调搏术、直流电复律、射频消融术等,在药物复律中三磷酸腺苷因起效迅速、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小,在欧美应用比较普遍,其终止PSVT的疗效得到认可。ATP是一种核苷酸,进入人体后可迅速分解成腺苷而发挥作用,腺苷的多种受体分布在细胞膜的表面,人心脏的A1受体主要分布于窦房结、心房肌和房室结,腺苷与A1受体结合后激活腺苷受体和刺激迷走神经而产生负性变时和负性变传导作用[1~3],临床主要用于终止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某些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室速。普罗帕酮属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肌细胞电生理作用为:抑制细胞膜的钠通道,阻止钠离子内流,使动作电位的0相最大除极速度和幅度降低,电生理显示其对起搏和传导系统有较广泛的抑制作用,对房室旁路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用与PSVT。表2ATP和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

      ATP和普罗帕酮均能显著抑制房室传导而用于终止PSVT,姜文兵等[4]比较ATP和普罗帕酮对PSVT的终止作用,结果显示ATP起效快,但与普罗帕酮相比瞬间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姚福梅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两者终止PSVT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ATP起效更快。本研究结果也显示ATP和普罗帕酮终止PSVT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TP起效明显快于普罗帕酮。ATP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作用,静脉应用ATP进入体内通过酶解生成腺苷发挥其电生理学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是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及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邹秀云等[6]报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发生率为18.3%,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38.1%。任凤学等[7]报道应用ATP时绝大多数患者有胸部紧迫、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一度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0%和50%。本研究中应用ATP无窦房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窦性停搏2例(4.9%),低于上述报道。ATP所致恶性心律失常及致死者多见于剂量≥20 mg时[8],应用小剂量快速静脉注射引起严重并发症未见报道。本研究显示ATP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普罗帕酮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尽管腺苷的不良反应较常见,但其程度多较轻,且均为一过性发生,无需作特殊处理。

      【参考文献】

      1Visentin S,Wu SN,Belardinelli L.Adenosine-induced changes in atrial action potential:contribution of Ca and K currents.Am J Physiol,1990,258(4):1070-1078.

      2许原,陈志云,袁华萍.ATP引起的心电图改变.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9(3):190-192.

      3严衍玲,刘仁光.腺苷对心脏电生理作用和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5):394-396.

      4姜文兵,傅国胜.三磷酸腺苷和普罗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对比研究.浙江实用医学,2005,10(5):307-308.

      5姚福梅,王霞.静脉腺苷和普罗帕酮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评价.首都医药,2005,12(22):39-40.

      6邹秀云,刘爱纯,冯国珍,等.维拉帕米与三磷酸腺苷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电生理对照观察.中国循环杂志,1994,9(7):395-397.

      7任凤学,郭继鸿,许原,等.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剂量的探讨.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00,4(3):184-187.

      8李运峰,董宁.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临床急诊杂志,2004,5(3):4.

    ↑上一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上海某社区高血压人群社区干预调查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