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冠心病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59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10-25  浏览次数:474次

      作者:庞媛  作者单位:110042 辽宁沈阳,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心内科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59例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CHD住院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常规口服β1受体阻滞剂,心功能Ⅳ级时口服胺碘酮,出现室速、室颤时静脉应用胺碘酮注射液、钾镁液、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或配合电击复律。结果  治疗后显效33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89.8%。无效6例(10.2%) ,均死于反复室速、室颤。结论  CHD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

      【关键词】 冠心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是心脏骤停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原因,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及时正确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VA),常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本文回顾分析2005 年1 月~2007年12 月59例CHD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HD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9例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复杂性早搏、恶性心律失常)的CHD住院患者,男43例,女16例;年龄46~85 (55±12)岁;平均病程(17.1±3.2)年。根据心电监护或长程体表心电图记录分类,按照室早Lown(1971年)分级[1],出现多源或多形性室早或连发室早(二联律、三联律)或短暂室速(<7个)或RonT室早,属于复杂性早搏。将持续性室速、室性扑动及室性颤动定义为恶性心律失常,排除洋地黄中毒。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本组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病因、心功能分级情况见表1,其中恶性心律失常19例的主要病因依次为急性心梗9例、电解质紊乱6例、心力衰竭3例、严重肺内感染1例。见表1。表1  CHD发生VA病因、心功能分级情况

      1.2  方法  所有患者基本上给予ABC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心力衰竭者联合应用强心、利尿剂等,并根据合并症、感染等诱因的不同予以相应治疗,对合并心功能IV级的口服胺碘酮,短阵室速并引起严重血流力学改变者予以静脉应用胺碘酮注射液、钾镁液、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或配合电击复律。

      1.3  疗效标准及结果  以VA 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VA 减少50 %以上并症状明显缓解为有效;VA 无明显减少并有明显症状或VA 进一步恶化为无效。本组转归: 显效33例,有效20例,总有效为89.8%。无效6例(10.2%),均为反复室速、室颤者,经救治无效最终死亡。

      2  讨论

      随着冠心病的进展,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而冠心病患者的猝死危险性大多由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循证医学已证明,β1受体阻滞剂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和总病死率,应为这些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的一级预防药物[2] 。一般而言,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因此β1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用药。急性心梗发生室早可能性最高,AMI早期(24~48h内),出现的原因与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心电不稳定有关或属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后期(48h后),出现的原因与梗死部位损伤电流、折返机制或触发活动有关[1]。心力衰竭时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引起室壁张力增加及心肌细胞过度伸展,从而导致细胞膜张力异常,诱发细胞去极化,触发心律失常。因此,慢性心衰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还与神经体液活性有关,循环中的儿茶酚胺类等物质可直接引发心律失常。而左室肥厚是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3]。

      本组59例患者中,有41例应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后疗效满意,均达到VA 消失或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其中有3例多源室早的患者联合应用美西律;有9例急性心梗发生室速、室颤,经电击复律、静推胺碘酮注射液后持续静脉滴胺碘酮注射液(24~48h),5例显效;有6例合并心功能IV级患者口服胺碘酮,疗效满意,此组患者多合并贫血,在治疗的心衰的同时给予纠正贫血,在心功能改善后可逐渐停用胺碘酮,其中1例经22次除颤后植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有9例合并低血钾,在持续补充钾镁液3~6天(在缺血、缺氧状态下,低血钾不易纠正),取得满意效果,其中2例在血钾3.6mmol/L左右时静滴胺碘酮注射液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而改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笔者认为有效控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是多因素控制的结果,但对于反复发生室速、室颤者应首选植入心脏除颤复律器(ICD)。

      【参考文献】

      1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心律失常急诊.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01-902;1019.

      2  胡大一,马长生. 心脏病学实践2006 -规范化治疗.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6,443.

      3  Feig DI ,Kang DH ,Nakagawa T,et al . Uric acid and Hypertension. Curr Hypertens Rep ,2006 ,8 (2) :111-115.

    ↑上一篇:药物涂层支架结合crushing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34例疗效
    ↓下一篇:来适可联合力平之隔日维持治疗对复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