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09-08-28  浏览次数:628次

      作者:李应红    作者单位:553537贵州省县红果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关键词】  婴幼儿 腹股沟斜疝 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      36例患儿中,男27例,女9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岁3个月。病史4个小时~1年5个月。单侧30例,右侧26例,左侧4例;双侧6例。36例患儿中急性嵌顿者16例,合并交通性鞘膜积液者5例,合并隐睾者8例。早产儿17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者2例,有家族史者3例。      治疗: 将16例急性嵌顿者及20例未嵌顿者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两组中的急性嵌顿者均未发生肠坏死。      结果      治疗组术后住院平均6天,对照组术后住院平均7天。治疗组术后13个月1例复发(急性嵌顿时施行的疝修补术),复发率5%;对照组术后5天1例复发,术后10个月1例复发,术后13个月1例复发,复发率15%。复发者均给予行疝修补术,至今未见复发及其他不适。      讨论      以前普通认为,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随年龄的增加,腹肌逐渐强壮,疝有自动消失的可能,1岁以下可暂不手术[1]。但临床观察发现,很少有自动消失的。有的发生嵌顿或绞窄而需急诊手术。婴幼儿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和成人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①婴幼儿腹股沟管短小且狭窄,新生儿的腹股沟管约为1.2~1.5cm,成人约为4~5cm,这就造成婴幼儿斜疝嵌顿的机会明显大于成人。②婴幼儿腹腔脏器的发育比腹壁相对早,这就造成腹腔内容物相对多,腹腔压力相对大。由于鞘状突尚未牢固闭合甚至仍处于开放状态,故腹腔内容物极易经内环口进入腹股沟管,进而进入阴囊;当小儿哭闹时,肠管突入腹股沟管会引起嵌顿和绞窄。③由于婴幼儿小肠组织较成人脆弱得多,一旦嵌顿,疼痛会引起哭闹,疝内容物越来越多,极易发生绞窄坏死。④婴幼儿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一旦发生嵌顿进而绞窄,以及紧急手术会破坏患侧的睾丸血液循环均有可能影响睾丸发育,双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导致不育。且有研究表明,一侧睾丸受损会影响对侧的睾丸发育,估计最大可能是一侧睾丸萎缩引起内分泌紊乱造成对侧睾丸内分泌障碍,进而影响精子生成[2]。由于有肠管嵌顿和绞窄的危险以及紧急术后并发症会增加10~20倍,所以婴幼儿一旦发现有腹股沟斜疝,应尽早手术。早产儿、低体重儿、严重畸形患儿的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发病率较高,嵌顿后紧急手术合并症更多。国内目前手术时间一般是出生后6个月,6个月之内的婴儿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经加压包扎治疗有好转的可能。若6月龄之内经腹带包扎不能自行闭合,则必须择期手术。国外手术时间更为积极,一经诊断明确,若无明显禁忌证,即行手术。      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是因腹膜鞘状突未闭,手术时为了避免复发,最好采用修补术,但绝对不能造成内环口过小压迫精索,也不能过度变动精索的解剖位置,以免影响将来的生育功能。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并存隐睾,一种是医源性的,一种是并存疾病,故关闭切口前要扪摸睾丸是否位于阴囊内,必要时行睾丸下降术。术中操作要细致,以免影响将来的生育功能[3]。

    【参考文献】1 郁解非.腹外疝.见:裘法祖,孟承伟,主编.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2~401.

    2 杨弈,李毓秀,谢宝珊,等.小儿睾丸附件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9:20(8):227.

    3 刘文美,韦福康,胡廷泽.小儿腹膜鞘状突未闭术后睾丸回缩的防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16(3):174.

    ↑上一篇:孟鲁司特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下一篇:儿科消化道异物的原因及预防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