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探究

    发表时间:2009-09-17  浏览次数:607次

        作者:和新明    作者单位:673100 云南,怒江州中医院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需插管行辅助通气治疗的足月新生儿中符合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特点:(1)发病时间为娩出后0~14 h。(2)平均辅助通气时间(120.24±45.73)h。结论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间窗宽,辅助通气时间长,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高。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NICU中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典型的肺部X线表现为主要特点[1]。过去一般多见于肺脏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或缺乏的早产儿。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足月新生儿出现典型的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我院儿科住院需插管行辅助通气治疗的足月新生儿中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筛选标准如下:(1)胎龄>37周;(2)临床上出现气促、呼吸暂停、窘迫表现,呼吸不规则、呻吟、口吐泡沫、发绀等进行性呼吸肺部听诊出现湿啰音或呼吸音降低;管吸氧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气管插管后行CPAP;(3)面罩或鼻导(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机械通气等辅助通气治疗。

        1.2  辅助通气  根据临床表现、X线胸片改变分级、血气分析结果选择辅助通气模式及参数。当面罩吸氧(最大流量6~8 L/min)无法维持稳定的SaO2,肺部X线表现分级小于等于Ⅱ级无明显气胸存在,血气分析中PaCO2<45 mm Hg时首选CPAP。病情较严重(肺部X线表现分级达Ⅲ级或PaCO2>45 mm Hg)、单纯CPAP无法改善肺部氧合情况或入院前应用SIMV(触发间歇指令通气)氧合良好时选用SIMV模式(常同时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吸气峰压/PIP 19~26 cm H2O)≥0.8和(或)平均气道压(MAP)≥11 cm H2O时仍不能达到理想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部X线表现分级达Ⅳ级或存在明显气胸或纵隔气肿时,选用高频震荡通气/HFO(其中1例配合应用固尔苏)。定时复查血气及X线胸片观察病情变化调整辅助通气模式及参数。病情好转,逐渐降低呼吸机参数,HFO通气模式撤除前一般以SIMV或CPAP模式过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以优势采用统计学软件比/OR表示其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OR>1表示某种可能的高危因素影响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按照筛选标准,抽到25例符合筛选标准的病例,占同期在我院NICU住院需插管行辅助通气治疗的95例足月新生儿的25.3%。其中胎龄37周17例(68.0%),39周8例(32.0%),平均胎龄(38.41±0.79)周。患儿出生体重(2 300~3 800)g,平均出生体重(3 157.92±0.798)g,其中出生体重<2 500 g 2例(8.0%)。

        2.2  临床特点  (1)发病时间窗:发病时间窗为娩出后0~14 h,3~6 h内发病的21例(84%),>6 h发病的4例(16%),发病最晚的1例在分娩后14 h开始出现呼吸窘迫症状;(2)辅助通气前患儿血气分析:pH<7.2者3例(12.0%),7.3者14例(56.0%),7.35者6例(24.0%),>7.35者2例(8.0%);25例患儿PaO2均<50 mm Hg;PaCO2>45 mm Hg 5例(20%),其中1例PaCO2达59.1 mm Hg。最低PaO2/FiO2为34.8~172.33 mm Hg,平均(81.36±21.56)mm Hg,均<200 mm Hg,符合呼吸衰竭标准。最高氧合指数>20有7例(28.0%),<20有18例(72.0%)。患儿并发症、合并症比较结果见表1。

        2.3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统计  见表2。

        3  讨论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发病时间窗宽,辅助通气时间长,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高的临床特点。剖宫产尤其是宫缩发动前剖宫产、窒息、男性等是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的高危因素。严格掌握选择性剖宫产指征、选择合适的剖宫产时机(胎龄大于39周),改变剖宫产模式(宫缩发动后进行)能降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早期发现、及时合理进行辅助通气治疗,多数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较好。表1  患儿并发症或合并症比较 表2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统计表

    【参考文献】1 陈小燕,陈敬国,方慧云,等.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的研究.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2):189-190.

    2 陈朝红,吴香兰,肖善秋,等.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当代医药卫生,2005,2(5):35-36.

    ↑上一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糖代谢异常44例血糖监测分析
    ↓下一篇:氧驱动雾化吸入硫酸镁和普鲁卡因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60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