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喜炎平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63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10-28  浏览次数:594次

    喜炎平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63例疗效观察作者:于滨    作者单位:110006 沈阳,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    【摘要】  目的 评价喜炎平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结果 喜炎平在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安全、有效、无明显副反应。    【关键词】  腮腺炎/诊断; 喜炎平/治疗应用; 传染病; 儿童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本院采用喜炎平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3~200810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儿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男女之比1.35∶1;年龄2~12岁,平均7岁。病程10~14 d,腮腺肿胀1~3 d达高峰,持续4~5 d后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12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病情分布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病前3~4周内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有在流行地区活动史。(2)多急性起病,常有非特异性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1~2 d后腮腺迅速肿大,通常先一侧肿大,2~4 d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压痛。局部皮肤发亮但不红,表面发热但不化脓。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但挤压无脓汁。颌下腺或舌下腺可同时或单独受累[1]。(3)末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2]。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60105),1~2 mg/kg肌肉注射,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板蓝根冲剂,每次10 g,每日3次。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9.0统计系统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u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发热、头痛、咽痛、腮腺肿大)在<5 d消失;(2)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在5~7 d消失;(3)好转:主要症状体征在8~10 d消失;(4)无效:10 d以上病情无好转[1]。  2.2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喜炎平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u=2.63,4.56,6.75,4.32,均P<0.01。  2.3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喜炎平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62,P<0.05。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托儿所、幼儿园易造成暴发流行。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的单股RNA病毒,病毒首先侵入口腔黏膜和鼻黏膜,在上皮组织和脸部淋巴结中大量增殖后进入血循环,经血流累及腮腺等组织,并在其中增殖,进一步波及其他脏器[2,3]。1岁以内婴儿由于体内尚有获自母体的特异性抗体,因此发病者较少。主要病理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腺体充血发红,附近淋巴结充血肿胀,有发热、头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4]。喜炎平注射剂的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理作用,显著地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局部胀痛,减少并发症,利于病情恢复。  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在临床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观察表明,喜炎平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其缓解发热、头痛、咽痛、腮腺肿胀等临床症状的作用优于对照组,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副反应。因此认为,喜炎平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 高军,汪勤,吴振山.现代传染病诊疗规范[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295.  [2] 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671.  [3] 王季午.传染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0115.  [4] 斯崇文,田庚善.现代传染病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8179.

    ↑上一篇:儿咳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6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小儿推拿在绿色医疗中的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