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浴加按摩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踝关节挛缩1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11-26 浏览次数:727次
中药浴加按摩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踝关节挛缩10例疗效观察作者:李玉秀, 严晓岚, 张映芬 作者单位:528200 广东 佛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浴加按摩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踝关节挛缩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例痉挛型脑瘫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例仅采用中药浴进行治疗,观察组10例在此基础上加中医按摩治疗。结果 两组脑瘫患儿的踝关节挛缩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采用中药浴加中医按摩法效果更优。结论 中药浴加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挛缩疗效显著。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中医药疗法; 中药浴; 按摩; 护理; 儿童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内,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损害或损伤所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水疗和按摩都是脑性瘫痪综合康复中的一种手段[13]。笔者用中药浴加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均为200809~12于本院住院但尚未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患儿,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昆明会议制定的小儿脑瘫诊断标准[4],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3.47±0.56)岁。对照组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3.22±0.76)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日式水浴木桶,36~37 ℃水,本院自制脑瘫药浴方(由川牛膝、桑枝、防风、伸筋草、透骨草、赤芍、艾叶等组成,批号:0901117)。 1.3 方法 1.3.1 操作方法 将小儿脑瘫药浴方10.4 g置盆中,加入80 ℃以上开水3 000 mL左右搅拌溶解后,倒入日式水浴木桶中并加温水,水深以齐患儿两乳头为宜,调节水温至36~37 ℃。水温调节适应后给患儿戴好游泳圈,以俯卧位姿势缓慢放入水中,之后变换体位至仰卧位(可使肌肉松弛,下肢的踢蹬运动活跃),进行治疗。每次30 min,10次为1个疗程。 患儿由于全身肌肉痉挛,协调能力差,护士要一对一进行治疗,戴好游泳圈,防止发生溺水引起窒息。水温要保持恒定,出水后及时给予保暖,预防感冒。治疗前1 h不应进食,防止呕吐。调节室温至26~28 ℃,治疗时间不超过30 min,以免过度疲劳。中药浴前适当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中药浴时注意观察患儿全身情况,面色、呼吸以及汗出情况。在水中进行手法按摩时,首先要评估患儿痉挛的程度,避免用力过度,拉伤肌腱。使用一次性水疗袋,做到一人一桶一袋,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1.3.2 按摩方法 观察组患儿应用中药浴加中医按摩的方法,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抑制异常姿势按摩手法之小腿后三指按摩法按摩,一手握患儿一侧下肢,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沿小腿后面的腓肠肌起端向下按摩到跟腱上端,每次操作30次;跟腱牵拉法:用拇指弹拨、按压、推揉、提拿痉挛的跟腱,以增大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对照组患儿仅中药浴治疗,在水中缓慢游动[3]。 1.3.3 评估方法 中药浴前行足背屈角的测量,中药浴30 min×10次后,同法再次进行足背屈角的测量,评价踝关节活动度的情况。根据运动疗法中关节活动度测量法测量足背屈角,患儿仰卧位,使髋、膝关节被动地充分屈曲,测量踝关节自动背屈时的足背屈角角度。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有效:治疗后足背屈角较治疗前减小超过10°;(2)无效:治疗后足背屈角较治疗前减小未达到10°[4,5]。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60%(6/1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30%(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前后足背屈角角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足背屈角角度为(86.50±13.66)°,治疗后(80.50±11.33)°;对照组治疗前足背屈角角度为(88.67±18.21)°,治疗后(84.53±17.04)°。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足背屈角角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治疗后足背屈角角度改善幅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足背屈角角度改善幅度(13.55±3.28)°,对照组改善(7.76±2.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中药浴是通过水温、水压促使患儿皮肤温度升高,皮肤的通透性增加,以利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和矿物质的吸收。在水中能使患儿紧张的肌张力得到缓解,特别是仰泳姿势可以使肌肉松弛。 应用传统中医按摩手法,刺激肌肉反复多次的收缩舒张,从而提高肌力,同时又使动作肌和拮抗肌保持协调的作用。关节活动度的按摩又有滑利关节、松懈黏连、增强功能、解痉矫形、柔筋壮骨作用,可达到缓解肌肉痉挛、松解肌腱挛缩的作用。在水中对患儿紧张的肌腱进行弹拨、揉按、按摩、牵拉,起到通利关节的作用,同时中医按摩具有调节阴阳、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功效。患儿在水中为了抗水压,要增强呼吸功能,需要增大胸廓运动力度,可使胸廓肌肉放松,有助于呼吸节律的调整,使患儿呼吸通畅。中药浴之后由于患儿的肌张力降低,痉挛缓解,进行康复训练时患儿疼痛减轻,可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提高配合程度,利于康复治疗。 小儿康复药浴方是由五加皮、丹参、防风、伸筋草、透骨草、艾叶等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中草药组成,该组方可充分达到改善肌紧张、疏通经脉、降低肌张力、缓解下肢硬直模式,还可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达到营养肌肉的作用。【参考文献】 [1]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65266. [2] 曹静,钱德培,梁秋瑾,等.儿科领域肌肤相亲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5657. [3] 刘振寰.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247,279. [4]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5] 赵勇,邵银进,赵伊黎,等.中药浴配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6,2(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