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中药内服配合捏脊治疗小儿疳积83例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741次

    作者:郭秋霞,潘文,张丽君 【关键词】  小儿疳积

      摘要:目的:观察内服芦荟丸合捏脊治疗小儿疳积的疗效。方法:选用古验方“芦荟丸”内服,同时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积83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6.39%。结论:此法治疗该病疗效可靠。

      关键词:小儿疳积;芦荟丸;捏脊;

      小儿疳积症多因对其喂养不当,使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引起全身虚弱羸瘦,面黄发枯等,是小儿常见的慢性病证。常见于1~3岁的幼儿。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越长,病情亦随之越重,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笔者试用古验方“芦荟丸”合捏脊治疗该病,疗效尚好。现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病历完整的患儿83例,其中男36例,女47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7个月。临床表现为消瘦,精神萎靡,皮肤松弛,失去弹性,毛发干枯无光泽,面色不荣,食欲不振,抵抗力低下。

      2  诊断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中关于疳症的诊断标准 (ZY/T001.4-94)拟定。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胀满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5 %~40 %,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羸瘦;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有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及长期消瘦史; 因蛔虫引起者,谓之“蛔疳”,大便镜检可查见蛔虫卵;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出现肢体浮肿,属于营养性水肿者,血清总蛋白大多在45 g/L以下,血清白蛋白约在20 g/L以下。

      3  治疗方法

      3.1  中药内服

      芦荟丸:芦荟9 g、人参9 g、白术9 g、茯苓9 g、山药9 g、木香9 g、陈皮9 g、青皮9 g、麦芽9 g、神曲9 g、当归9 g、槟榔2枚、麝香少许。将上药研为细末,同时将猪胆打面,共和为丸,如黄豆大小。依小儿年龄不同,服用量从2粒至5粒不等,1日3次。若小儿吞服有困难,可将丸药用开水化开后服。

      3.2  手法治疗

      捏脊:用食指和拇指从患儿的尾骶骨长强穴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采用推、捏、提、按法,向上至颈椎,反复操作3次。在推捏过程中,每捏3下,须将皮肤往斜上方提起,如手法得当,可在第2~5腰椎处听到一种轻微的响声。推捏完毕,再用拇指在腰部两侧的肾俞穴(双腰窝离脊中2 cm处)点按5~7下。每日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保证患儿所需营养,忌食过硬、过于油腻及油炸食物。让患儿多接触阳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4  结果

      4.1  疗效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中关于疳症的疗效评定标准 (ZY/T001.4-94)。治愈:体重增加,接近正常健康小儿体重,各种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好转:体重有所增加,精神、食欲及其他症状改善;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4.2  结果

      83例中治愈者64例,占77.12 %;好转16例,占19.27 %;无效3例(其中2例由于未坚持治疗而无法判定疗效),占3.61 %。总有效率为96.39 %。

      5  典型病例

      患儿,女,2岁半。症见面黄肌瘦,精神萎靡,纳差,腹胀,大便稀薄。曾中西医调治近半年不效。粪检未发现有蛔虫。用芦荟丸内服并结合捏脊,共治疗1月余,诸症消失。3个月后随访,患儿面色红润,其母告之患儿体重增加,食欲、精神、睡眠佳。

      6  讨论

      小儿疳积,西医称之为“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多由饮食不节或嗜食肥甘生冷等物,损伤脾胃,使运化失职,水谷精微生化不足,脏腑失养所致。其病变部位在于脾胃,故有“诸疳皆脾胃病”的论点。治疗时须处处以顾护脾胃为本,调脾和胃,以助受纳和运化,后天生化渐充,则病可向愈。芦荟丸出自《古代验方大全》(傅景华,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年),主治小儿疳积。方中药物具有益气健脾,消积导滞,养胃,通便之功。

      捏脊法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升降气机的作用。通过捏脊可使脾胃功能在气机运行中恢复和加强。据研究,捏脊可促进胃液分泌,使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浓度升高,使免疫机能加强。中药内服与捏脊并用,增强疗效,病可愈。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上一篇:温通针法治疗小儿脑瘫3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49例临床与预后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