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自拟退热汤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60例

    发表时间:2010-01-18  浏览次数:539次

    作者:张磊    作者单位:新余市中医院 儿科,江西 新余 338000【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小儿;发热;自拟退热汤/治疗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科门诊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患儿大多出现体温升高(38℃以上),西医常用抗感染、抗病毒、解热、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笔者自2000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自拟退热汤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我院门诊留观患儿,先后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解热、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体温不能降至38℃以下者,男48例,女12例;年龄18个月~10岁;热程3~7 d者42例,7 d以上8例;发热38℃~39℃ 38例,39.1℃~40℃ 10例,40.1℃以上2例;咽部充血,扁桃体Ⅰ~Ⅱ度肿大,无脓性分泌物者42例,X线胸片两肺纹理清晰,心膈未见异常者30例,两肺纹理增粗、模糊15例;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5例;血常规WBC<4.0×109/L 15例,WBC(4.0~10.0)×109/L 30例,WBC>10.0×109/L 5例;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肥达氏反应阴性。

      2  治疗方法

      2.1  中医辨证  属外感风热症,症见发热有汗,鼻流浊涕,面红目赤,口干微渴,咳嗽或咽喉肿痛,唇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现于风气关[1]。

      2.2  自拟退热汤治疗  基本方:金银花5 g,连翘5 g,羌活5 g,板蓝根10 g,蒲公英10 g,蝉蜕4 g,芦根12 g,白茅根12 g,桔梗3 g,薄荷3 g,甘草3 g(3岁量)。加减:咳甚加前胡,热甚加生石膏,口渴加天花粉,咽痛甚加射干、马勃,咽痒加橘红或百部,每日1剂。先将药物浸泡30 min,水煎沸后10 min即可,共煎2次,每次取汁100 mL,每剂分4~5次温服,高热者夜间加服汤药1次,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体温测量方法:首次服药后1 h开始测体温,采用腋温,测量5 min,作好记录,每隔1 h测量1次,连续5次,以后每隔4 h测量1次,至观察期结束(72 h)[2]。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用药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用药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部分消失,理化指标接近正常;有效:用药72 h内体温较前下降,主要症状减轻,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3.2  治疗结果 60例中,痊愈52例,显效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外感发热”“感冒”范畴,中医认为,风为阳邪,为六淫之首,易夹热、暑、湿、寒袭人卫表,风热之邪郁于肌肤腠理,腠理不得疏泄,卫表不能调和。方中金银花、连翘、蝉蜕清热宣透解毒;芦根、白茅根清热生津止渴、泻肺热;桔梗、甘草利咽;羌活辛温发表,防苦寒败胃;板蓝根、蒲公英清热解毒[3]。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连翘、羌活、薄荷等含有挥发油,有类似阿斯匹林的退热作用,对外来和内生致热原所致家兔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能抑制炎性渗出、水肿,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增加机体免疫力,促进外周血白细胞和腹腔炎性细胞的吞噬功能而具有抗多种流感病毒和细菌作用;板蓝根及蒲公英也具有抗病毒作用;桔梗、甘草、白茅根、芦根、蝉蜕、薄荷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解热、抗过敏作用。综合配伍可改善发热等症状[4]。

    【参考文献】   [1]史桂玲,杜小鹏.自拟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6例[J].吉林中医药,2003,23(10):23.

      [2]陈瑞华,叶显纯,王爱芳.实用中药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77,348,359,640.

      [3]史桂兰.C反应蛋白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73.    [4]林湘屏,曾秋霞.163例婴儿体质调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关系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72.

    ↑上一篇: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证候标准专家问卷分析
    ↓下一篇:中药外敷治疗小儿消化不良6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