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0-02-05  浏览次数:627次

    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护理体会作者:王颖 解亚杰    作者单位:110004 辽宁,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王颖 解亚杰)    【关键词】  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    小儿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病,多发于夏秋季,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病变部位在结肠。小儿患病后,喂药困难,口服药量小,输液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为减轻患儿的痛苦,我院近年来对小儿细菌性痢疾应用保留灌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92例小儿细菌性痢疾应用保留灌肠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2例均为2006年6月~10月的住院患儿。经过便常规检测确诊为细菌性痢疾。其中男54例,女38例。<1岁66例,1~4岁26例。轻度脱水68例,中度脱水22例,重度脱水2例。腹泻次数7~10次/d55例,>10次/d37例。9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    1.2 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给予抗菌,补液,纠酸等综合治疗,并给予生理盐水20~30mL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50~80mg/(kg·d),分2次保留灌肠。 2 护理  2.1 灌肠前的准备  2.1.1 灌肠物品的准备 将生理盐水加热至40℃溶解药液,抽吸于20mL注射器中备用。根据患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肛管,过粗易损伤直肠下端黏膜,过细导管柔软不易插入肠道,故婴幼儿一般选用12~14号肛管。  2.1.2 患儿的准备 在患儿清醒,安静,排空尿便后进行灌肠。因患儿常有畏惧心理,影响合作,需有家长陪伴并给予配合。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温柔可亲,使患儿易于接受。根据患儿心理特性,采用教育,诱导的方法,解释操作步骤,告诉患儿及家长操作无痛苦,消除紧张心理,使其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    2.2 灌肠时的护理 患儿取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10cm,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后,轻轻插入肛门15~20cm,缓缓注入药液.插入肛管的深度不可过浅,太浅刺激肛门部位使药液流出。患儿因恐惧,可能在操作中有不自主的反抗动作,家长要全力配合,必要时固定患儿臀部及腿部。护士应熟练轻柔地按常规操作。为保持患儿情绪稳定,护士可边操作边与患儿谈话,用赞美的语言鼓励患儿使其有成就感,更加配合治疗。灌肠过程中,要注意患儿面色,脉搏,呼吸等有无异常情况。如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增快,腹部剧痛,应停止灌肠并予以处理。  2.3 灌肠后的护理 拔管后用手捏住患儿两侧臀部,协助夹紧肛门。保持左侧卧位10min后改为平卧位,使药液在结肠部位充分发挥作用。0.5~1h后可排便。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及量,做好记录。加强患儿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并保持局部干燥,预防肛周炎发生。3 体会    保留灌肠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避免了经口服给药及静脉输液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使肠腔内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增强了杀菌作用。92例小儿细菌性痢疾应用保留灌肠治疗后均病情好转出院。合理有效的治疗和细致精心的护理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上一篇:母婴同室新生儿咽下综合征138例的护理
    ↓下一篇: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β-内啡肽含量及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