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布洛芬与血尿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0-03-18  浏览次数:534次

        作者:冯庆国,陈建明,方 平,陶爱萍     【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布洛芬与血尿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发热病例496例,在给布洛芬口服后24h离心尿检查红细胞,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儿336例中,仅2例出现血尿,而160例肠道感染伴轻、中度脱水患儿中有4例出现血尿。结论  布洛芬口服与血尿无明显相关性,但在低血容量患儿中可能会引起血尿。

        【关键词】  布洛芬;血尿

        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因其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化酶COX)的合成,减低内热原刺激中枢合成与释放前列腺素(PG)的作用,对热原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故临床上常用于对感染等引起的发热患者解热,但其为COX-1,COX-2非选择性药物,因其对COX-1的作用而影响其维持抗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特别是其肾毒性,近来得到重视。本文对496例布洛芬用于发热的患儿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治疗组  2000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发热患儿中随机抽取496例(男302例,女194例),其中呼吸道感染患儿336例(男220例,女116例),肠道感染伴轻、中度脱水患儿160例(男82例,女78例),年龄6个月~13岁。

        1.1.2  对照组  我院非肾脏疾病就诊的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随机抽取640例(男340例,女300例),年龄6个月~13岁,在治疗前做尿常规筛查。

        1.2  方法  在给予布洛芬(托恩混悬液,天大药业),口服后24h检查小便红细胞,取新鲜清洁中段尿10ml,以1500r/min离心5min,取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3个,诊断为血尿[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在对照组中,640例患儿中尿常规见血尿者3例,占0.47%,与1986年我国对2~14岁224291名儿童筛查结果相近(血尿占0.42%)[2]。

        336例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给布洛芬口服后,出现血尿者为2例,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在160例肠道感染伴轻中度脱水的发热患儿中,在给布洛芬口服后出现血尿例数为4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表1  两组患儿出现血尿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感染引起发热,其机制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与释放内热原(可能为IL-1),后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将调定点提高至37℃以上,这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因此体温升高,而内热原可能使中枢合成与释放PG增多,PG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发热。布洛芬作为解热镇痛药,其通过抑制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PG合成酶-环氧酶,而减少PG的合成。

        目前已知COX有两型:COX-1和COX-2。COX-1的主要功能为保护胃肠,调节血小板聚集,调节外周血管阻力,调节肾血流量分布;COX-2的功能为生成蛋白酶PG及其他致炎介质,非选择性NSAIDs在抑制COX-2合成而起治疗作用同时,又抑制COX-1的合成而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其肾毒性尤为突出。

        布洛芬虽为非选择性NSAIDs,但其抑制COX-1及COX-2的IC50分别为4.8uM、72.8uM,其COX-2/COX-1=15.16,而阿司匹林的COX-2/COX-1=173,可见布洛芬对COX的抑制作用具有相对的选择性[3,4]。

        正常肾功能者肾小球滤过率受布洛芬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于低循环血量和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和肾上腺素能使神经系统呈亢进状态。因此,此时肾脏对布洛芬毒性作用的敏感性增加,易致肾损害,而在儿童中,由于血管功能稳定性较差,更容易发生肾毒性作用。

        因此,在临床上,布洛芬的使用应该是相对安全的,但对于肾功能不全或低血容量患儿,还应慎重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4-276.

        2  徐虹.药物性血尿.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2):73-76.

        3  Gambaro G, Perazella MA. Adverse renal effects of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valuation of selective and nonselective cyclooxygenase inbitors. J Intern Med,2003,253(6):643-652.

        4  Cuzzolin L, Dal Care M, Fanos V. NSAIDinduced nephrotoxicity from the fetus to the child. Drug Saf,2001,24(1):9-18.

     

     

    ↑上一篇:如何处理长期服用镇静剂的孤独症患儿
    ↓下一篇:母乳性黄疸102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