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2例

    发表时间:2010-04-01  浏览次数:566次

        作者: 郭豫坚    作者单位: 654100 云南昆明,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内儿科    【关键词】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临床比较常见,但以抽搐为首发症状且不伴水肿,少尿者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儿,男,5岁零4个月,因“头痛2天阵发性抽搐3 h”急诊入院,无外伤,无皮肤感染及呼吸道感染史。2天前患儿哭闹不安,诉头痛,3 h前抽搐口吐少量白沫,发作2次,每次持续大约3~5 min。体格检查:T 37.4 ℃,脉搏102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未测,精神不振,眼睑无水肿,咽部稍充血,颈部有抵抗,心肺听诊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未引出。以“脑炎?”收住院,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给予抗惊厥及对症治疗。12 h后患儿再次出现抽搐,自诉头痛,呕吐,视物不清,测血压160/100 mmHg。查尿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沉降率(ESR)30 mm/h,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C3 0.76 g/L,电解质检查正常。诊断为AGN高血压脑病。给予硝苯地平、卡托普利、青霉素、中医中药及对症治疗,6周后痊愈。

        例2,患儿,男,13岁8个月,患儿因“头痛4天,全身抽搐1天”入院,既往体健,住校学习,近几天出现头痛、恶心,以感冒治疗,症状无好转,无呕吐、水肿及少尿,有短暂的意识障碍3次,体格检查:体温37.8 ℃,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未测,眼睑无水肿,咽部稍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心肺听诊无异常,颈部略有抵抗感,双侧巴氏征(±),初步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入医院后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青霉素、地塞米松、抗病毒治疗2 h后,患儿再次发生昏迷抽搐1次,颈部抵抗,双侧巴氏征(+),测血压170/110 mmHg,急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除脑脊液压稍增高外,余均未见异常。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ESR 40 mm/hr,电解质正常,ASO(+),C3 0.48 g/L,诊断为AGN高血压脑病。治疗方案:硝苯地平、卡托普利、青霉素、中医中药及对症治疗,6周后痊愈。

        2  讨论

        APSGN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居儿童泌尿系统疾病首位,其病因主要是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引起的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临床上常以水肿、少尿、血尿为首发症状,再通过尿常规、ESR、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等实验室检查不难确诊。

        本文2例均被误诊,分析其原因有:(1)2例患儿少尿,水肿不明显;加之患儿在农村,家长对患儿的小便未加注意;(2)临床上以高血压脑病抽搐为首发表现,又无明显链球菌感染病史及水肿、少尿等症状的APSGN少见。20世纪50~60年代发生率为2.0%~8.7%,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链球菌感染减少,其发病率减少到0.5%左右[1];(3)儿童入院多不常规测血压,故血压变化易忽视;(4)临床上医生考虑问题片面,临床思维狭窄未及时选择有诊断价值的检查如ASO、ESR、补体、免疫球蛋白等,而是片面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头颅CT检查,忽视儿童常见病应常规检测的项目。在此笔者通过2例病例提示,在临床上遇有突然发生抽搐的患儿时,应常规测血压,应想到高血压脑病、肾小球肾炎(APSGN),行尿常规及血清学检查,仔细询问病史及观察病情,以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588-1593.

     

    ↑上一篇:川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下一篇:单味荔枝草治疗小儿急性肾炎血尿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