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46例小儿川崎病胸片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0-05-11  浏览次数:603次

      作者:郑雪辉 作者单位: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关键词】 川崎病胸片

      川崎病近年在国外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提高诊治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本文总结我院5年间(1998~2003)收治的46例川崎病,对患儿急性期的胸片,结合临床资料及临床意义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病程7日内摄片的46例患儿,年龄2个月~3岁24例,≥3~5岁12例,≥5~10岁10例,平均年龄(3.5±0.4)岁,男27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42:1。诊断符合第三届国际川崎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1988年12月修正),27例(58.7%)有呼吸道症状或体征。所有病例均在阿司匹林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前摄片,胸片质量不佳或有技术缺陷者已予排除。

      1.2 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阅片,对同一放射学征象,两位医师结论一致方为阳性结果。经此确认胸片有一项以上异常X线征象的病例纳入“胸片异常”组(A组),共22例;其余病例归入“胸片正常”组(B组),共24例。将二组病例临床资料作进一步比较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的t检验和率的χ2检验。

      2 结果

      有肯定的胸片异常发现者22例,占总例数的47.8%,其中X线异常征象区分为:斑片状絮影12例,肺纹理增多模糊17例,胸膜增厚或/和渗出4例,肺不张1例,肺门影扩大浓密2例,支气管充气征5例,肺野透光度下降1例,详见表1。

      表1 A组中X线异常征象具体区分(略)

      A组与B组比较,性别、年龄、热程、咳嗽例数、肺部湿音例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心电图异常例数均无显著差异。但A组血沉(53.9±31.9)mm/h(x±s)高于B组47.3±30.3mm/h(P<0.05)。二维超声心动图示A组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14例,B组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5例,两者差异显著(P<0.01)。其中A组4例有肯定的冠状动脉瘤,B组冠状动脉瘤1例,2例巨大冠状动脉瘤(直径>8mm)均见于A组。详见表2。

      表2 2组病例检查结果比较(略)

      χ2=8.67P<0.01

      3 讨论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结缔组织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早期为全身微血管,后期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其中肺动脉炎存在于45~71%的尸解病例,30~90%具有间质性肺炎改变[3],而冠状动脉血管炎引起的冠状动脉瘤和冠状动脉狭窄最为严重[4],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5]。文献报告胸片的肺部异常发现率颇不一致(14.7~63%)[6]可能反应了各个作者诊断标准的不一致,但是不同地域,不同流行年份肺部受累情况也可能有差异。本文对读片进行了质量控制,并排除了不一致的阅片结论,发现胸片异常的比例仍高达47.8%。考虑到被排除的不一致阅片结果中仍可能有正确成分,实际X线异常率还可能在此之上,提示肺脏确是本病心血管系统之外一个常见的受累器官。

      本文资料中胸片异常组病例呼吸道症状大多较轻,肺部湿音少见(15.2%),多为一过性或局限分布,胸片异常似难完全用肺部感染解释。本组无1例有心衰临床表现,因此这种胸片异常也不能用心力衰竭解释。结合病理解剖所见,认为本病肺部改变主要继发于肺部血管炎似乎更合理。本组胸片异常以“肺纹理增多模糊”这样的间质性征象高居首位(77.3%),也支持这一解释。

      在川崎病病程早期评估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性对于治疗本病非常关键。本文资料中胸片异常组血沉增快较显著,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发生率63.6%,显著高于胸片正常组20.8%,且预后差的巨大冠状动脉瘤也仅见于胸片异常组。故作者认为,川崎病急性期胸部摄片简便易行,阳性率高,胸片若有异常可能提示血管炎症较为广泛、严重,对这种病例加强心血管系统监测和随访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杜军保,张清友.川崎病治疗的若干新观点.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5):339.

      2 加滕裕夫.川崎病,最近话题.日本医事新报,1999,3942(11):22~30.

      3 Umezawa T.Pediatr Radiol 1989.2048.

      4 龚方戚,白石裕比湖,桃井真里子.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随访及超声与造影的对照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0):634~635.

      5 华益民,朱琦,刘瀚妥,等.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预后观察.中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39(5):306.

      6 Jacobs JC.Pediatric Rheumotology for Practitioner.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2.418.

    ↑上一篇: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
    ↓下一篇: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100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