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儿童单纯性肥胖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2-10-17  浏览次数:591次

      作者:夏楠,杨军  作者单位: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沈阳,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摘要】 国内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儿童肥胖已成为保健的首要问题。近年来中国儿童少年肥胖检出率明显增高,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儿童少年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并增高成人慢性病的患病风险。本文就近年来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情况做一综述,指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因素,防治重点,望引起关注。

      【关键词】 肥胖症; 膳食结构; 儿童营养; 遗传; 儿童

      单纯性肥胖会造成儿童器官功能损伤,活动能力、体质水平下降,同时对儿童的精神、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且与儿童时期的高血压、高血脂、Ⅱ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也会显着增加成年之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西方国家成人肥胖就是在其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开始流行,且近年来这种趋势都没得到明显改善[1]。中国现阶段也是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水平大大提高,消费观念也易受引导,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过于娇生惯养,易于养成不科学的饮食、生活方式。本文对儿童单纯性肥胖(childhood simple obesity,CSO)的流行调查、健康影响、防治措施归纳总结如下。

      1 中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

      CSO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广泛存在于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CSO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美国儿童的肥胖率由1982年的4%上升到2000年13.9%,2004年17.1%[2];中国大城市中的男孩超重及肥胖率高达25%以上[3],且国内8大城市0~7岁儿童10年增长率为93.4%,在部分地区如上海、南京10年间分别增长了523.8%和467.7%[4],目前这种儿童体质量的流行趋势将有极大的可能会造成未来成年群体的健康隐患[5]。

      归大妹[6]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本的方法对普陀区0~7岁儿童共1476名调查发现,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57.5%为轻度肥胖、27.8%为中度肥胖、12.8%为重度肥胖;肥胖起始时间自1岁内占48.9%、2岁为4.3%、3岁12.8%、4岁21.3%、5岁12.8%。蒋汝刚[7]的调查显示在咸安城区单纯性肥胖儿童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肥胖分别占66.8%、28.4%和4.4%。

      2 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

      单纯性肥胖是指非内分泌异常的代谢障碍引起的热能摄入大于消耗,使体内脂肪积蓄过多而导致的营养紊乱综合征。其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反映出机体对单纯性肥胖的易感性,而不良的生活方式,能量的摄入与消耗的不平衡,即营养过剩是其主要的外部原因。

      2.1 遗传因素

      文献报道父母均瘦其子女仅有14%肥胖,父母一方肥胖其子女约有40%肥胖,父母双方均胖其子女70%~80%肥胖[8]。

      2.2 膳食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大多数肥胖儿童喜欢肉类、油炸、红烧类食物,蔬菜类食品吃得较少,喜欢喝高糖份饮料,爱吃巧克力等零食,尤其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零食,部分肥胖儿童吃饭速度过快[9]。

      2.3 缺少体力活动

      俞晓红等[10]调查表明,肥胖儿童看电视及上网的时间较非肥胖儿童长,且睡眠时间更多。肥胖组儿童不愿多动,喜独处,爱看电视,看书时间较长,活动时间每天比对照组少。低能量消耗在导致肥胖方面可能比热量摄入过量更重要。

      2.4 家庭、心理因素

      多数单纯性肥胖儿童家长缺少对肥胖危害了解,甚至认为肥胖当成身体健壮的标志。父母行为会对儿童产生很大影响,儿童的生活行为方式、健康认知、营养观念与父母密切相关,家长营养科学知识不足和传统的错误养育观念是造成幼儿肥胖的主要原因;幼儿教师不当的引导方式也是造成儿童肥胖的一个方面原因[11]。而且肥胖儿童中内向者居多,被动地依赖别人,易烦恼、任性、喜独处、悲观、与他人不友好,往往有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等心理特征。

      3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防控重点

      单纯性肥胖短期药物治疗后大部分会出现体质量的明显下降,但停药后体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反弹,而且药物治疗有很多副反应,特别不适用于儿童、青少年,而非药物综合治疗措施是治疗CSO的基础,包括改善膳食结构、有氧锻炼、改变生活方式和转变观念等。目的是使肥胖儿体质量接近理想状态,同时又不能对其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3.1 自我监测

      CSO多以轻度肥胖为主,中度肥胖次之,重度肥胖最少。肥胖需要能量摄入水平大于消耗水平,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以体质量增加表现,并且体质量的增加通过目测、时间变化均可以判断;体质量的监测也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低、仪器购买便利,在家庭即可完成。结合发生年龄始于1岁最为多见的特点,进行早期的体质量监测是预防CSO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3.2 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转变不良饮食行为是儿童肥胖干预的重要内容。美国行为学家提出了4条策略:(1)启发自我观察、自己发现不科学的饮食方式;(2)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自觉行为;(3)养成定时定量进食习惯;(4)进餐时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抵制环境刺激。

      儿童控制体质量并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特别需要得到家长的坚定支持,以及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大部分家长营养观念不科学,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会造成热能过量,导致肥胖。使家长了解儿童肥胖的危害并参与到防治过程,对CSO的治疗结果非常重要。

      3.3 合理控制膳食

      大多数肥胖儿童都需要调整膳食以达到减少热能摄入的目的,合理的减重膳食应在营养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每日总能量的摄入,并配合积极的体力锻炼,使体质量逐渐减低,应避免过分强调极低能量膳食。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过分控制其饮食,不利于生长发育;而且过分节食往往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和饥饿控制,儿童难以坚持,结果导致减肥失败、体质量反弹,反复的失败造成更大的心理压抑和恶行循环。

      因此,合理控制饮食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最好使其每日膳食热量比原来减少约15%~20%;(2)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供给比例为:15%~20%,25%~30%和50%~60%;(3)餐次比为:早餐25%,点心10%,午餐35%,晚餐30%;(4)减少高脂肪、高糖食品,增加豆类、蔬菜等体积大、饱腹感强、能量低的食物,尽量采用蒸、煮、炖、凉拌等烹调方法,少用煎、炸、熏烤等烹调方法;(5)加强优质蛋白质食物的供应,占蛋白质供应食物50%以上,尽量选择禽肉、鱼肉、兔肉代替肥肉;(6)细嚼慢咽,减慢食速,每餐在20~30 min吃完,养成在餐桌旁就餐的习惯,不边看电视边就餐;(7)减少甜点、糖果、巧克力、饮料等零食和西式快餐,晚餐后除喝白开水外,不再用任何零食;(8)注意食物多样性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A、D、C、铁、锌等营养素的补充,以期在减少热能的同时获得营养平衡,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12]。

      3.4 开展适度运动

      体力活动程度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正相关,与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呈负相关[13]。适度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及身体素质,对促进生长发育、乐观开朗等身心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根据儿童生理机能、年龄、兴趣等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并在家长或指导师的监督下完成。同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安全性和可接受性,重度肥胖儿童注意心肺及关节负荷,以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中、小强度运动为主,如游泳、慢快交替走或跑、健身操、爬山等。运动频率通常每周3~5次,每次运动时间30~45 min,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逐步达到50~60 min,每次运动包括5~10 min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也可以不要求一定连续,各次运动时间进行累加,但每次不少于10 min。

      3.5 心理支持指导

      有不少文献报道形体肥胖对儿童心理造成的改变,如易妥协性、不自信、自卑等[14]。在控制体质量的同时不要忽略将心理指导,减轻心理负担,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正确认识肥胖的发生及影响,从而坚定体质量控制的信念。

      3.6 定期评估

      以3或6个月为单位时间,进行营养评估,以便根据肥胖儿童实际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自我监测、对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支持及定期评估是预防CSO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肥胖儿童的身心特点各不相同,要结合实际,科学健康地控制增重,增强体能,通过坚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则是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Katzmarzyk PT, Ardern CI.Overweight and obesity mortality trends in Canada,19852000[J].Can J Public Health,2004,95(1):1620.

      [2] Bingham MO,Harrell JS,Takada H,et al.Obesity and cholesterol in Japanese,French,and U. S. children[J].J Pediatr Nurs,2009,24(4):314322.

      [3] 王玉英,陈春明,何武.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应用2006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评价中国儿童营养状况[J].卫生研究,2007,36(02):203-206.

      [4] 李辉,张璇,阎桂凤.八城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十年流行变化趋势[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5):316318.

      [5] 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2):194197.

      [6] 归大妹,李正萍.普陀区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13(4):177178.

      [7] 蒋汝刚.学龄期儿童6 098名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3):256257.

      [8] Danielzik S,Langnase K,Mast M,et al.Impact of parental BMI on the manifestation of overweight 5~7 year old children[J].Eur J Nutr, 2002,41(3):132138 .

      [9] 史平.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因素及预防[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4(6):6467.

      [10] 俞晓红,袁飞,张岚.单纯性肥胖儿童饮食和行为习惯的现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3,17(6):538539.

      [11] 康松玲,张凤敏,高淑云,等.天津市单纯性肥胖幼儿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4):251254.

      [12] 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M].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

      [13] 张佑琏.单纯性肥胖的运动处方[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38939.

      [14] 李少存,莫蛮.单纯性肥胖儿童应付方式特点与心理状况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3):243244.

    ↑上一篇:小儿不典型肺炎78例临床特点分析
    ↓下一篇:183例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