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2-06-15  浏览次数:674次

    杨荣宽 111000 辽宁辽阳市中心医院

    摘 要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Ⅰ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Ⅱ组)用于<7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Ⅰ组)26例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Ⅱ组)Ⅱ组24例。观察麻醉前后SBP、DBP、SPO2、HR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结果: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药后)SBP、DBP、HR、Ⅰ组、Ⅱ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良反应等Ⅰ组Ⅱ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临床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

    关键词 喉罩 七氟醚 小儿麻醉

    小儿骶管麻醉具有止痛完善,肌松满意的优点,而小儿又具有不易合作的特点,在骶管麻醉的操作过程中及术中常需要辅助镇静药或全麻药。2004年以来,对小儿腹部以及下肢手术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ASA Ⅰ级,7岁以下且择期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患儿50例。其中疝修补术30例,阑尾切除术5例鞘膜翻转术15例。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Ⅰ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Ⅱ组)各组分别为26例,24例。

    麻醉方法:术前禁食禁6小时,禁饮4小时,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阿托品0.04~0.02mg/kg,对于入室前不配合的患儿肌注氯胺酮4~5mg/kg(含1:20万肾上腺素)1次注毕后转为平卧位,测试平面复合手术要求后开始手术。术中以丙泊酚2~4mg/(kg&middot;小时)维持麻醉。两组静注氯胺酮1~2mg/kg,丙泊酚1mg/kg然后以4~10mg/(kg&middot;小时)的速度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输注速度随患儿对手术刺激的反应来调整,必要时酌情追加氯胺酮1~1.5mg/kg,手术前10分钟两组均停药,术中常规面罩吸氧3L/分。

    监测指标:术中全程监测SBP、DBP、HR、SPO2观察并记录用药前,基础麻醉后,两组麻醉后清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

    结 果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

    血液动力学及呼吸变化:Ⅰ组、Ⅱ组肌注氯胺酮15分钟后SBP、DBP均升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在静脉给予丙泊酚及骶管麻醉给药后SBP、DBP、HR逐渐降低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清醒时间,见表2。

    讨 论

    小儿骶管长度短(1~5mm)腔,容积小,生理弯曲不明显,骶管给药阻滞平面可向头侧扩散至上腹部,完善的镇痛作用可以避免由于镇痛不全而致的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1]。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既能增强麻醉效果又能减低各自心血管反应的不良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且使患者苏醒迅速完全,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2,3]。但是单纯静脉麻醉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 循环中儿茶酚胺分泌增多,BP、CO、HR均增加CVP及外周阻力增加。氯胺酮内脏镇痛效果较差,不能有效地抑制术中的牵拉反应,而丙泊酚对钙离子通道有轻度的阻滞作用,可使外周阻力和心室压降低,部分抵消了氯胺酮的毒不良反应,且丙泊酚本身具有一定的镇吐作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不但解决了小儿不能合作的问题,又有效地一直术中的牵拉反应,术区肌肉松弛,利于术野暴露,小儿骶管阻滞时应用1%利多卡因或0.25%左旋布比卡因是一个比较有效安全的剂量,麻醉后循环功能比较稳定,这与麻药浓度低和小儿循环代谢功能好有关[4],左旋布比卡因抑制心肌收缩力的程度较布比卡因轻,且诱发惊厥的阈值也比布比卡因高[5],因此在小儿骶管麻醉中选择了左旋布比卡因。

    综上所述,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也较稳定,术后清醒快,清醒质量好,围手术期安全性高,是小儿腹部及以下手术的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高亚琼,马家骏.骶管阻滞复合气管内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328.

    2 沈通桃.小剂量氯胺酮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middot;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3,24:343-344.

    3 尤郭民,吴韬,金熊元.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活栓手术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101.

    4 杨玉欣,庄秀琴,等.肌注氯胺酮复合基础麻醉及连续骶管阻滞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5,11:242.

    ↑上一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60例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少儿慢性鼻窦炎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