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小儿阑尾炎32例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14  浏览次数:672次

    小儿阑尾炎32例诊治分析作者:徐新平    作者单位:839000新疆哈密市大泉湾乡卫生院    【摘要】  目的:总结小儿阑尾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2例经手术确诊的小儿阑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性阑尾炎7例,化脓性阑尾炎14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阑尾穿孔7例。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盆腔脓肿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均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  小儿 阑尾炎 手术    资料与方法    2000~2006年收治小儿阑尾炎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12岁,平均7.2岁;急性穿孔性阑尾炎11例,穿孔率34.4%。发病至就诊时间:<12小时7例,12~24小时9例,24~48小时14例,48~72小时2例。    临床表现:均有发热(37.5~39℃),转移性右下腹痛15例,上腹痛3例,全腹痛6例,下腹及脐周痛8例。伴呕吐、纳差不适9例,腹泻17例。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26例,脐周及下腹压痛6例,局部肌紧张及反跳痛8例,全腹肌紧张及反跳痛14例。    化验检查:32例均有白细胞增高,其中WBC>20×109/L 8例,(15~20)×109/L 18例,<15×109/L 6例。腹腔穿刺液检查发现脓球7例。    治疗方法:均行手术切除阑尾治疗。其中13例临床症状、体征典型者在入院3~5小时内手术,另19例入院时疑似患儿先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抗炎治疗及密切观察,多在12~24小时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单纯性阑尾炎7例,化脓性阑尾炎14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阑尾穿孔7例。8例局限性腹膜炎用纱布条抹干净腹腔内脓液,不做腹腔冲洗,11例坏疽穿孔阑尾炎伴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则先吸净腹腔内脓液,再用0.5%甲硝唑冲洗腹腔,切口旁另戳孔置腹腔胶管引流(术后3天左右拔除)。手术切口均用0.5%甲硝唑冲洗。    结果    本组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1例,盆腔脓肿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经积极治疗临床治愈。    讨论   由于小儿解剖学的特殊性,小儿阑尾炎诊断一经确诊,则多主张手术治疗为主,在掌握手术指征时除须避免误诊外,对婴幼儿及异位阑尾炎等疑似病儿,如果经过6~12小时密切观察仍不能排除阑尾炎者,则手术指征应适当放宽。对病程超过24小时以上者,术前应注意患儿有无脱水、中毒及低钾等状况,并对症作静脉补液以及应用抗生素治疗。    腹腔放置引流管问题:对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阑尾残端处理欠可靠等情况下,置管引流指征应适当放宽,引流物应以管道引流为主,通常多选用橡胶管引流,一般放置在病灶周围或盆底部位。引流目的是使腹内渗液迅速排出体外,以便控制炎症,减轻中毒症状,减少并发症。由于小儿腹围相对较小,当伤口距引流口较近,腹内渗液可沿引流管边缘溢出直接污染伤口,从而增加伤口感染的可能,因此,引流管应选择距切口稍远位置,并另戳孔引出,术后引流管接负压引流,脓液经胶管直接进入负压瓶,可减少渗液直接污染伤口的机会。    降低切口感染问题:伤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为多见的并发症,有资料报道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高达14.4%~67%[1],本组切口感染仅为3%,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发生:①对于术中切口的出血点,应尽量避免线扎,采用钳夹止血,使切口内的线结异物数目减少。②剪开腹膜后,将腹膜外翻(保护切口,使切口腹膜化),避免腹内脓液直接污染切口。③术毕关闭腹膜后,0.5%甲硝唑浸泡冲洗切口2次。④切口要逐层缝合,缝线间距要适度,避免残留死腔。⑤术者应克服阑尾切除本身属污染手术的麻痹思想,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参考文献】    1 Willis AT,Fiddian RV.Metronidaz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anerobic infection.Surgery,1983,93:174.

    ↑上一篇:新生儿先天性右位心并多发畸形1例
    ↓下一篇:乌体林斯注射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