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麻疹4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7-06  浏览次数:696次

    作者:雷金竹    作者单位:737200甘肃省永昌县医院儿科

    【摘要】  麻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卡它症状及典型的皮疹及其并发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我院于2004年12月~2005年3月,共收治小儿麻疹93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6例采用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阿昔洛韦 小儿麻疹 疗效

    资料与方法          本组93例患儿均来自本院住院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20天(其母产乳期出麻疹)~14岁,其中20天~7个月5例,8个月~14岁41例;注射麻疹疫苗40例,2人未接种,4例接种史不详。发热者43例,合并肺炎19例,喉炎5例,心肌炎1例,腹泻10例,脑炎1例,高热惊觉5例,有原发性肾病者1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年龄,性别及病情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病情,均按入院时双盲法分为A、B两组,故病情轻重及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方法患儿入院后,治疗组给阿昔洛韦10mg/(kg·次)+5%GS 100~150ml,1日2次,静滴;对照组用利巴韦林10~15mg/(kg·日)+5%GS 100~150 ml,1日1次,静滴,其他两组消炎及对症均相同。      疗效标准:①显效:为2天内体温恢复正常,精神好转,皮疹出齐,逐渐色变淡,无反复。②有效:为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一般情况好转,皮疹逐渐出齐,无反复。③无效:为治疗4天以上体温未恢复正常,皮疹未出齐,且有皮疹反复,精神未恢复。      结果      治疗效果见表。      阿昔洛韦治疗组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45/46)。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9%(39/4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阿昔洛韦观察组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表现为体温下降快,出疹快,症状轻,并发症恢复快,且不良反应少。个别病例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但是均未因此而停止治疗。观察组表现为体温下降慢,出疹慢,恢复慢,病程长,且不良反应多,4例表现为麻疹后再次出现皮疹,考虑为药疹,确诊后被迫停药。5例表现为胃肠道反应,未于处理。两组病例均治愈出院。

    表1  两组热退时间比较(略)

    表2  两组皮疹出齐时间比较(略)

    讨论      阿昔洛韦是核苷类似物,具高度选择性和低毒性的抗病毒药物,其作用机理不是直接对抗病毒,是在感染细胞中借助病毒诱发胸腺激酶使其磷酸化后成为三磷酸盐,后者选择性地抑制病毒DNA-P,使其失活,同时因阿昔洛韦有类似无环脱氧鸟嘌呤核苷的结构,能进入生长的DNA病毒链,竞争性抑制,终止病毒链的延伸作用,抑制了病毒的复制。因阿昔洛韦为广谱抗病毒制剂,故对麻疹病毒也有治疗作用。阿昔洛韦对水痘病毒及带状疱疹病毒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麻疹和水痘均是出疹性疾病,可能对麻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经我们临床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科的应用与护理
    ↓下一篇: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0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