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17  浏览次数:619次

    作者:郭冰峰 李志红 钟啸    作者单位:130061长春市儿童医院 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0504班

    【关键词】  抗感染 药物 临床使用 分析

    近年来,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愈来愈广泛,通过对儿科住院及门诊病人进行抗感染药物使用调查,则更能确切反映临床用药情况。笔者随机抽查我院100份病例,门诊处方100张,现将结果做简要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2004年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出100份病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男女比例1.5:1。年龄最小者40天,年龄最大者15岁。     从一季度到三季度的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出100张,其中男50张,女50张,男女比例1:1,年龄最大者12岁,年龄最小者2个月。主要调查不同科室病人用药种类、联合用药、合理用药情况。     结果     门诊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率82%,住院病人抗感染药使用率81%,预防用药占抗感染药物使用人数35%,见表1、表2。     在我院抗感染药物应用最广泛的是β-内酰胺类,其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30.47%以上的病人联合使用两种抗感染药物,单用一种者占69.53%,见表3。     从调查结果表明,病人应用β-内酰胺类和头孢菌素类的比例最高,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逐渐降低。口服给药一般是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     临床上绝大多数静脉给药首选头孢菌素类,联合用药为头孢菌素类加大环内酯类,或者是青霉素类加大环内酯类。特急诊患者抗感染药使用率为90%,预防用药比例为65%,不合理现象以联合用药过多为主。     讨论     抗感染药物是治疗病原体感染的药物。包括抗微生物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两大类。抗微生物药物有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等)和抗病毒药物。     青霉素类是我院原先应用数量最多的一类抗感染药物。但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呈增多的趋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转向一些强力抗生素。     临床合理用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①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全球1/3的人不是死于疾病的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临床医疗应遵守合理用药原则,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中有重要地位,在合理用药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临床医师,应注重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以及引起感染的致病菌,用药量和疗程要适当,这样才能为患者选择最有效的抗感染药,同时要尽量避免长期用同一种药物,预防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发生,必要时有计划的更换药品。②按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免疫功能选用药物。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具有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生理特点。以新生儿为例,其酶系统未发育完全,某些肝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积聚,肾小球滤过率又低,故可导致血药浓度增高而发生不良反应。     因此,应全面考虑年龄、抗菌谱、半衰期、过敏不良反应、既往药物过敏史和个体化的特殊性与个体的差异关系,以减少发生或不发生意外情况。     当前,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临床上对抗感染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耐药性及深部真菌的迅猛增加,而使死亡率极高,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遏止乱用和滥用抗生素问题是非常紧迫的。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措施。①开展药物治疗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要选择高效、低毒、经济、服用方便的药物,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联合用药造成的经济浪费,大力开展药物治疗监测(TDM),给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最低的不良反应和最小毒性达到最高的治疗效果。② 严格掌握配伍方式。不应无原则的联合应用抗生素,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疾病决不选择配伍用药,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联合用药仅限于单用抗生素难以控制的混合感染或致病菌未明的严重感染等情况,一般用二联即可。③应积极研制与开发新的抗生素,应用新的抗生素和新型抗菌药物以对抗细菌的耐药性。④对已知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提高抗菌药物的靶向性,以对抗细菌的抗药靶位。⑤改变剂型提高抗生素的靶向性。     表1   门诊病人使用抗感染药物人数及百分比(略)

    表2   住院病人使用抗感染药物人数及百分比(略)

    表3   联合使用抗感染药物情况调查(略)

    ↑上一篇:超低出生体重700g患儿诊治分析
    ↓下一篇:喜炎平联合思密达及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