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699次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在小儿时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的发病季节为冬春季,在临床上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腹泻、发热、咳嗽、流涕、呕吐和进食减少等,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1-2]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但是容易反复发作,如果护理不当会使患儿的病情恶化。因此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康复率,应该被广大医务人员所重视。对2010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以及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男68例,女52例,年龄8个月~12岁,病程1~2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患儿对症治疗,针对高热的患儿使用阿司匹林或者乙酰氨基酚治疗;针对鼻塞的患儿使用0.5%的麻黄碱滴鼻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利巴韦林和双嘧达莫,对于继发性的细菌感染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风湿热病史或者肾炎病史的患儿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持续治疗10~14 d。观察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给予患儿高热护理,对患儿的体温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对于高温患儿可以使用冰袋敷在患儿腋下或者颈部,或者使用乙醇对患儿的身体进行擦洗,也可以使用冷盐水给予灌肠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按照医嘱使用退热剂治疗,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给予抗生素治疗。② 给予患儿饮食护理指导,引导患儿多次少量饮水,进食易消化、富含高营养和维生素的半流质或者流质的清淡食物,坚持多餐少食的原则,多吃水果和蔬菜,保证患儿有充足的水分摄入,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静脉补充营养治疗。③对患儿的舒适度进行护理,保证患儿有足够的睡眠,对咽喉和鼻腔的分泌物进行清除,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经常通气,让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提高室内温度,有利于促进患儿血液循环,减轻了呼吸道症状。对于出现鼻塞症状的患儿,先清除鼻腔内分泌物,之后使用5%的麻黄素进行滴入治疗,每天滴入1~2次,每天滴入治疗3次;对于发热湿透衣物的患儿,患儿家属或者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及时更换衣物。

    1.3 疗效判定:主要分为痊愈、有效、好转和无效。痊愈:患儿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儿康复;有效:患儿经过治疗 1周内的临床症状消失,患儿康复;好转:患儿经过治疗10 d内临床症状消失,患儿康复;无效:患儿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儿经过临床护理治疗,对照组患儿有效20例,好转 28例,无效12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儿痊愈8例,有效23例,好转26例,无效3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95.0%,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

    3 小结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性反应,出现炎性反应的部位主要有咽喉和鼻腔部,发病率和传染性均较高。小儿的可抗力较弱,增大了疾病的感染率,因此要给予全面细致的临床护理,能够降低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3-4] 。通过上述临床护理效果显示:两组患儿经过临床护理治疗,对照组患儿有效20例,好转28例,无效12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80.0%,观察组患儿痊愈8例,有效23例,好转26例,无效3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说明了给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患儿康复率,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4 参考文献

    [1] 左海燕.浅析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常识[J].中国卫生产业,2012,32(29):289.

    [2] 黎 悦,张 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33):362.

    [3] 胡应苏.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2010,8(3):141.

    [4] 张爱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和健康教育[J].黑龙江医药,2010,6(3):96.

    [收稿日期:2013-04-02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程序化护理模式在咳嗽喘憋患儿中应用效果观察
    ↓下一篇: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客观听阈的评估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