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程序化护理模式在咳嗽喘憋患儿中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693次

    咳嗽、喘憋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多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引起气道狭窄,从而产生咳嗽、喘憋[1] 。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都是对症处理,给予相关的止咳化痰的药物,对于严重者采用雾化吸入。患儿可能也能治愈,但是治疗的天数明显增长,治疗效果下降,患儿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而本研究采用程序化护理,对患儿的用药进行程序化,并在每一步的操作中按照标准的护理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因咳嗽憋喘而来院就诊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个月~5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岁,年龄2.5个月~5岁。患儿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憋、无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抗炎,抗病毒以及止咳平喘、吸氧等治疗。并积极给予相关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对照组护理方法:根据医嘱进行相关的给药,雾化吸入以及排痰处理。观察组程序化护理:患儿入院后,积极准备病床,调节好病房的温度,必要时进行一对一的护理,然后进行雾化吸入的治疗,半个小时后给药排痰机排痰,对排痰不彻底的患儿采用吸痰。具体步骤如下:①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操作时让家属参与整个过程。患儿先漱口,取舒适的体位,先给予盐酸氨溴索7 mg,生理盐水3 ml雾化吸入,调节控制好氧流量。10 min后再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沙丁胺醇0.25 ml,生理盐水1.75 ml雾化吸入,早晚各1次。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此程序进行,不能颠倒和缺项。在雾化吸入时,要注意面具等消毒,以免造成交叉感染。②排痰机排痰: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适当的评估,选择合适的频率以及治疗的部位,护士要注意以小频率开始,逐渐增加,但不能超过20 CPS。在操作时,让家属配合护士一起对患儿进行操作,一般选择哮鸣音和湿啰音较重的一侧,然后翻身。排痰过程中,护士要帮助患儿,用手轻拍,自下而上。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儿的啼哭。

    1.3 疗效评定:显效:治疗1周后,症状、体征消失;有效:治疗后患儿喘憋、咳嗽减轻;肺部湿啰音消失,哮鸣音减少;无效: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1.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 检验,以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研究发现,程序化护理后患儿治疗1周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经程序化护理后,观察患者咳嗽、喘憋以及肺部体征消失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而喘憋、咳嗽又是常见的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分泌物减少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在雾化吸入时先给予化痰药,然后给予平喘治疗,先进行雾化吸入,随后进行排痰机排痰,这些程序化护理模式的实施大大减少了患儿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也大大增加了治疗后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在患儿咳嗽、喘憋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减少了肺炎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诸福堂,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2.

    [收稿日期:2013-04-03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盐酸消旋山莨菪碱(654-2)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地位
    ↓下一篇: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