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4-03-07  浏览次数:743次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在春季及冬季较为常见,主要由于呼吸道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腺病病毒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及流感病毒等,有少数患儿由于混合感染及细菌感染引起。患儿的呼吸道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机体免疫力较低,因此,应针对患儿的疾病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本研究主要对急性上呼吸道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男75例,女53例,最小年龄为7个月,最大年龄为6岁,平均3.8岁,平均病程为5.5 d。所有患儿均不存在佝偻病、免疫缺陷、严重贫血或严重肝、肾、心肺功能衰竭等情况。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上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药物为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干扰素等,关注患儿的病情发展,并根据患儿病情给予处理,如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等[1]。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病房保持整洁干净:注意通风,使病房内空气清新,对室温及室内湿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免空气对患儿的呼吸黏膜造成刺激。对病房及相关医疗设施进行定期消毒处理,保持病房舒适度。

    1.2.2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关注患儿的心率及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抽搐现象发生,观察患儿的口腔黏膜变化,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咽部、扁桃体部水肿等现象,留意患儿的咳嗽性质变化,并进行相关记录,以便进行对症治疗。

    1.2.3口腔及呼吸道护理:定期清除咽喉部、鼻腔及口腔内的异物,确保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如患儿出现咽部不适,可给予咽喉喷雾剂或润喉片处理[2]。如患儿出现鼻塞现象,且情况较严重的,可将0.5%麻黄碱液滴入患儿鼻腔中,3次/d,2滴/次。观察患儿的口腔情况,保持清洁,进食前后漱口,护理操作动作应保持轻柔,确保患儿休息时间充足。

    1.2.4健康教育:向患儿家属普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包括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手段、护理措施等,使患儿家属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预防策略集对应措施[3]。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应对居室进行消毒,注意衣物增减,尽量避免小孩进入人流量较大的场所。

    1.2.5体温护理: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并对高热患儿采取降温措施,防止患儿发生惊厥抽搐。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降温,如敷冰袋、头部敷湿毛巾等,对四肢冰冷的患儿采取药物降温措施,并注意保暖。如患儿出汗多,应及时更换衣服。

    1.2.6饮食护理:保证患儿的营养摄入量充足,应给予不同种类的食物,保证患儿摄入各种营养,并少量多餐。在食物的选择上,选择一些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无刺激的食物。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液给予患儿营养支持。

    1.3疗效评价:治疗4 d后,体温达到正常标准,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检查显示正常即为痊愈;治疗4 d后,体温达到正常标准,无明显临床症状,各项检查显示基本正常即为显效;治疗4 d后,体温下降但为将至正常标准,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即为有效;治疗4 d后体温无变化,临床症状不变或加重即为无效。2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调查问卷的满意率为93.8%(60/64),对照组的满意率为75%(48/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有咽部水肿、呕吐、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热等,可侵及多个邻近器官,易引发小儿肺炎、小儿支气管炎等并发症。若高烧患儿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则有可能导致脑部缺氧或惊厥抽搐等现象发生。因此,应给予急性上呼吸道患儿综合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取了综合护理措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2%(59/64),家属满意率亦优于对照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综上所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可通过护理干预措施,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护理干预对于患儿的康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4参考文献

    [1]张岐芳.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0,12(6):220.

    [2]张岐芳.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0,8(6):526.

    [3]黎悦,张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6(33):368.

    ↑上一篇:个性护理对急性传染病患儿治疗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