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异位妊娠不同给药方法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2-12-03  浏览次数:729次

      作者:李春燕  作者单位:265200 山东莱阳,莱阳市龙旺庄街道办事处卫生院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异位妊娠病例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分成三组,Ⅰ组采用氨甲蝶呤,0.4mg/(kg·d),肌注,5天;Ⅱ组采用氨甲蝶呤,0.4mg/(kg·d),肌注,5天,联合米非司酮25mg,q12h,连服3天,Ⅲ组用氨甲蝶呤,0.4mg/(kg·d),肌注,5天,联合米非司酮25mg,q12h,连服3天,联合宫外孕2号方加味。结果 Ⅰ组成功率为75%,Ⅱ组成功率为90%,Ⅲ组成功率为95%,在血β-HCG的转阴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是在盆腔包块的消失时间上,Ⅰ组、Ⅱ组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联合宫外孕汤2号方加味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尤其在盆腔包块的消失时间方面效果显著。而且未明显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氨甲蝶呤;米非司酮;宫外孕2号方

      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发病率大约为1%,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病因主要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异常、辅助生殖技术、避孕失败、子宫内膜炎、过多过度刮宫、性传播疾病以及肿瘤压迫输卵管等多种因素导致。近些年来,性传播疾病的增加,使异位妊娠发病率不断提高,尚未生育的妇女患病越来越多,患者迫切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所以要求保守治疗,目前保守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疗效确切。我院采用氨甲蝶呤,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联合宫外孕2号方加味,治疗异位妊娠120例,现在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3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为观察治疗对象,确诊依靠病史、体征、血β-HCG及彩超结果,年龄在22~38岁,停经时间为35~62天,血β-HCG在1000~4000mIU/ml,附件区包块在2.5~4cm之间,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腹腔内出血。

      1.2 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标准 本方案放宽了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指征,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尚未生育的异位妊娠患者越来越多,她们迫切希望保留生育功能;二是只有一孩妇女也希望保留生育功能,避免手术。这些患者坚决要求保守治疗。参加本次临床治疗的病例均符合以下指征:(1)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2)彩超提示附件区包块≤4cm,且无原始胎心管搏动; (3)血β-HCG在1000~4000mIU/ml;(4)无活动性腹腔内出血,生命体征平稳;(5)自愿迫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要求保守治疗。

      1.3 用药方法 120例患者分为Ⅰ、Ⅱ、Ⅲ组,各组均为40例。Ⅰ组:氨甲蝶呤,0.4mg/(kg·d),肌注,5天为1个疗程。Ⅱ组:氨甲蝶呤,0.4mg/(kg·d),肌注,5天为1个疗程,联合米非司酮25mg,q12h,连服3天。Ⅲ组:氨甲蝶呤,0.4mg/(kg·d),肌注,5天为1个疗程,联合米非司酮25mg,q12h,连服3天;联合宫外孕2号方:丹参15g,赤芍10g,桃仁10g,三棱10g,莪术10g,紫草3g,蜈蚣2条,花粉30g,每天水煎两次分两次服用,在停用氨甲蝶呤药物后开始服用,可服用至彩超提示盆腔包块消失为止。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常规检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腹痛情况。用药后每6~7天检测血β-HCG值,记录血β- 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每周彩超检查1次。疗效判断成功标准:(1)血β-HCG下降>15%;(2)彩超提示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3)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或消失。疗效判断失败:血β-HCG下降<15%或升高;彩超提示盆腔包块增大,或出现原始胎心管搏动,胚芽增大;腹腔内出血增多。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测,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后血β-HCG变化及治疗时间比较 治疗1周后血β-HCG下降情况:Ⅰ组下降38.5%,Ⅱ组下降38.9%,Ⅲ组下降39%,无明显差异,但血β-HCG下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有差异,尤其在盆腔包块消失的平均时间上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治疗后血β-HCG变化及治疗时间比较

      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在Ⅰ、Ⅱ、Ⅲ组差异无显著性,在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上,Ⅰ、Ⅱ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Ⅱ组和 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三组治疗成功率比较 Ⅰ组成功率为75%,Ⅱ组成功率为90%,Ⅲ组成功率为95%,失败的病例,重复保守治疗一次或选择手术治疗。

      2.3 三组药物副作用比较 Ⅰ组出现胃肠道反应8例,口腔溃疡2例,Ⅱ组出现胃肠道反应9例,口腔溃疡2例,肝功能损伤1例,Ⅲ组出现胃肠道反应10例,口腔溃疡3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出现药物毒副反应的患者在停药后及随访过程中,药物毒副反应均很快消失。

      3 讨论[1~4]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增加,而死亡率逐渐降低,主要由于急救医疗体系的改善,新的诊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例如阴道B超、血β-HCG的定量检查技术的提高,及腹腔镜的开展,使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已比较容易,大大地改善了预后,目前要求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该病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保守治疗药物很多,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的使用是最多的。氨甲蝶呤属于抗代谢类药物,它通过与体内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阻断二氢叶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导致嘌呤和嘧啶的合成被抑制,从而使妊娠胚胎停止发育导致死亡。但同时氨甲蝶呤也对口腔、胃肠道黏膜、皮肤、肝肾功能及骨髓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不良反应较大。米非司酮是一种强效的孕酮拮抗剂,具有甾体结构,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主要作用于蜕膜,致蜕膜变性、坏死,继发滋养细胞变性导致HCG水平下降引起黄体溶解,抑制滋养细胞层的发育。氨甲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治疗异位妊娠,二者作用途径不同,具有协同作用,起效快,而其副作用并未增加,所以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效果好。

      中医认为,异位妊娠多数为少腹血瘀实证,活血化瘀是其基本治疗方法,宫外孕方中丹参、赤芍、桃仁的主要作用为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瘀血吸收,防止局部组织粘连;三棱、莪术主要作用为软坚散结、消积止痛;天花粉、蜈蚣具有杀死胚胎及滋养层组织的作用;蜈蚣、天花粉、氨甲蝶呤协同增强治疗效果,快速杀灭滋养细胞,缩短疗程,增强疗效;紫草起凉血、止血作用,减少活血化瘀可能引起的出血。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增加中药如木香、连翘、双花、皂刺、路路通、元胡、黄芪、地榆等起软坚散结、疏通经络、清热解毒、预防感染、活血理气的作用,预防输卵管粘连,减轻输卵管水肿和渗出,促进输卵管恢复弹性,提高患者以后正常妊娠机会。

      总之,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应用,起效快,效果好,再联合宫外孕2号方加味,可以提高杀胚能力,缩短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尤其缩短了坏死组织和积血块的吸收时间,且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112.

      2 刘嘉琦.MTX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3):181-182.

      3 刘文娥.宫外孕2号方加味联合MTX保守治疗异位妊娠98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2005,5(13):10.

      4 刘元姣.妇产科疾病诊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3-155.

    ↑上一篇:剖宫产术中干纱垫擦拭宫腔对减少术后阴道流血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子宫全切47例手术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