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550次

    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是男性的1.7倍,提示抑郁症可能与性激素的异常有关,围绝经期是妇女性激素迅速变化的时期,更易发生抑郁[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病的相关环境与生理因素,针对病因对其进行预防,以降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07年1月~2007年6月期间对广东河源市地区的356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患有抑郁症的160例,患者年龄46~59岁,平均(51.2±4.9)岁。文化程度:中学或以下96例,大专41例,本科及以上23例。职业:在职49例,退休55例,下岗21例,无业3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HAMD表抑郁症判断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智力障碍、脑部疾病及精神疾病病史者。

    1.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使用HAMD表及改良围绝经期症状评分表(KMI)和自拟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诊断标准参照HAMD抑郁量表,即轻度抑郁8~19分、中度抑郁20~34分、重度抑郁≥35分。围绝经期症状用改良的KMI评分表评价,<20 分为轻度,20~35分为中度,>35分为重度。

    1.3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2 结果

    2.1 围绝经期症状对抑郁程度的影响:各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与抑郁症状均呈正相关(P<0.001),其中影响较大的症状为情绪激动、烦躁、失眠及慢性关节炎等。详见表1。2.2 其他因素对抑郁程度的影响:以抑郁症状程度为因变量,以除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外其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得到各因素的 t值、P值、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R2 ,R2 值越大,影响越大。从中筛选出围绝经期影响较大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慢性疾病、子女数目、婚姻质量以及家庭收入等,详见表2。抑郁症状与生活习惯、月经史、职业、饮食习惯等无明显相关性。

    3 讨论

    预防策略:①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找到抑郁根源,进行针对性心理调节,鼓励患者多参加文娱活动,合理安排生活,树立生活目标,解决心理症结,从而缓解抑郁症状。②家庭支持:保持家庭和睦,与其丈夫及子女进行沟通,定期召开家庭会议,组织集体活动,分担家务及经济负担。总之,家庭合力从精神上、生活上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从而帮助患者康复。③用药指导:目前,许多患者使用性激素来防治围绝经期相关症状,使用精神类药物来治疗抑郁症状,医师应向患者指出,此类药物均有较大不良反应,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停药会反弹,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少量多次为宜。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某些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提示在治疗抑郁症的同时,也要注意躯体疾病的防治。此外,许多环境因素,如家庭收入、工作压力、婚姻质量、居住环境和子女数目,以及自身文化程度、应急能力、基础慢性疾病等,都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密切相关。总之,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增加,是生理和心理、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是医务人员,家庭和社会也应给予其恰当的帮助和支持,使广大围绝经期妇女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平稳渡过围绝经期。

    4 参考文献

    [1] 杨剑虹,兰光华.性激素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08,29(8):1132.

    [收稿日期:2013-07-24 编校:潘宏竹]

    ↑上一篇:宫腔镜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羊水Ⅱ度混浊儿分娩后血清LDH、CK的变化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