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增生继发小乳癌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547次

      在妇产科疾病中,乳腺增生症十分常见,一般情况下, 80%的女性患者均存在乳房胀痛的现象,因此忽略了继发小乳癌的可能性,错过了最佳诊断时间[1]。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患有乳腺增生继发小乳癌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提早了发现、确诊的时间,从而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2年12月20例乳腺增生继发小乳癌患者,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其资料进行分析。在这些患者中,大部分为女性,年龄35~55岁,平均(42.15±1.52)岁。在对患者实施高频彩超复查之前,收治的患者均患有乳腺增生症,并经由X线片以及超声确诊。 1.2 方法:①选择仪器:我院采用的仪器为Sequoia512高频彩超,在检查之前将乳腺条件进行预设,然后进行检查诊断。②扫描方法:将患者乳头作为中心点,并切分为四个象限进行切面扫描,扫描呈环形以及放射形状,对患者的腋窝淋巴结以及乳腺进行重点扫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乳腺肿块、是否发生钙化等并检测血液的流速。③病灶内血流信号分级:按照Adler的方法将病灶内的血流信号进行分级,如果检测到的肿块中不存在血流信号,那么便判定为0级,如果肿块周围有少量血液流出并出现细棒状以及点状血管1~2条,则将其判定为1级,如果肿块周围有中量血液流出并出现细棒状以及点状血管3~4条,且其长度等于半个肿块半径时则判定为2级,如果肿块周围有大量血液流出并出现细棒状以及点状血管大于5条,那么则将其判定为3级。按照此方法对检测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小乳腺癌二维声像改变:纵横比>0.7者5例,形态规则者20 例,边界蟹足样者0例,侧方声影者8例,后方回声衰减者0例,砂砾钙化者4例,腋窝淋巴结者3例。经过我院治疗的乳腺增生激发小乳癌在采用高频彩超诊断后均得以确诊,患者侧方声影、纵横比>0.7、形态规则以及砂砾钙化、腋窝淋巴结等二维声像改变较为明显。经过诊断,已被确诊为单纯癌的患者有1例,有4例患者被确诊为导管内癌,有8例患者被确诊为浸润性小叶癌,有 3例患者被确诊为髓样癌。小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改变:周围点条状血流者20例,内部血流分级0级者20例,阻力指数>0.7者 16例,阻力指数>0.75者4例。发现采用高频彩超观测到全部患者周围均呈现点条状血流、内部血流分级均为0级,且阻力指数均>0.7,有20%的患者阻力指数>0.75,说明高频彩超对于乳腺增生继发小乳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意义。

    3 讨论

    随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递增,女性肿瘤的保健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乳腺增生患者中有<4%的患者继发小乳癌,从而导致患者死亡[2]。由于乳腺癌的单个肿瘤细胞扩散发展的时间十分缓慢,因此当检测出小肿块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本文通过对小乳腺癌(<1 cm)进行研究,从而找到早期发现小乳癌肿块的方法,提高生存率。由于乳腺增生继发小乳癌通过X线以及彩超检测很难发现小肿块,因此常常被漏诊或者误诊.通过我院诊断资料显示,乳腺增生症检测出的小肿块与继发小乳癌存在的小肿块虽然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但是当其<1 cm时便很难分辨。高频彩超具有扫描速度快、运转频率快、图像清晰等优点,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具有敏感型、准确性以及特异性的特点[3]。从我院研究资料发现,所有入院检测的患者周围均出现点条状血流,且阻力指数增大,有4例患者出现周围血流粗大,阻力指数增大现象。新生血管的形成能够使癌症发展过程中的缺氧问题解决,而形成的肿块<0.1 cm,因此不能够产生足够的养分,在向外周血管获取氧气的同时也增大了肿块阻力的指数,从而使小乳癌血管生成[4-6]。综上所述,采用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增生继发小乳癌能够快速发现阻力指数的异常,并通过二维声像扫描观测到患者肿块异常点,对患者病症快速确诊,从而提高了确诊率,在较早的时间内发现患者继发小乳癌的情况,从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提高了患者生存几率,对于女性健康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4 参考文献

    [1] 刘鸿艳,柳建华,李芙蓉,等.高频彩超对乳腺增生症患者继发小乳癌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21):146.

    [2] 罗晓茂,陈海涛,海赛苹,等.高频彩超对乳腺小病灶的诊断及术前导丝定位的应用价值[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1):87.

    [3] 黄海擎,满 诚,郝新玲,等.高频彩超对小乳腺癌及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64.

    [4] 马利亚,伦淑玲,叶旭辉,等.高频彩超、钼靶及二者联合应用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6):145.

    [5] 陈华斌.乳腺恶性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9):924.

    [6] 刘瑞华.高频彩超、X线钼靶及针吸细胞学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D].青岛大学,2007.

    [收稿日期:2013-04-03 编校:潘宏竹]

    ↑上一篇: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