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南京栖霞区乳腺癌患者疾病认知情况调查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615次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在美国已成为美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的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而死亡率则明显下降,这得益于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更有效的治疗[2]。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一方面具有发病年龄早、呈现出日益年轻化的趋势,同时,分期更晚、ER和 PR表达比例更低和HER2比例更高,说明我国患者病情较重,预后也较差[3]。2012年7月~2012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南京市栖霞区7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更好地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2年10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栖霞区患者、南京癌友协会栖霞活动中心乳腺癌患者及居住在栖霞区迈皋桥街道的乳腺癌患者共 72例,均为女性。入选患者均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相应治疗的患者;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无理解力、记忆力和定向力等认知障碍;年龄≥18岁并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 1.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研究,问卷由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征询专家意见修改制订而成。由专人组成调查小组在医院门诊、病房、街道及癌友协会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采用统一的语言讲解填写方法,调查对象自行填写。本研究共发放问卷72份,回收72 份,有效问卷72份,有效率为100%。 1.3 问卷内容: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职业情况、对乳腺癌认知途径等。②生育情况、家族病史、生活习惯、性格情绪等。③具体的疾病认知:对乳腺癌危险因素的了解程度、对乳房检查的重视程度及对正确的乳房自检掌握的情况、乳腺癌检查项目认知情况、对乳腺肿瘤健康教育的需求形式等。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年龄36~72岁,平均(50.28±2.21)岁;小学文化程度7例,中学文化程度41例,专科文化程度16例,大学文化程度5例,未受过教育3例;已婚者61例,未婚者0例,离异者 5例,丧偶者6例。 2.2 家族病史:调查显示直系亲属中患有癌症的患者占17%,比例较少,家庭病史影响甚微,我们推测可能没有直接明确的关系。 2.3 性格特征:特别外向占4%,比较外向占23%,内外向兼有与比较内向的占有绝大部分。这说明性格情绪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调查基数较小,尚不能够明确得出结论。 2.4 对乳腺癌认知状况的调查结果以及对乳房检查态度及方法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50%的乳腺癌患者认为自己了解乳腺癌,36%的患者认为自己仅仅了解一点乳腺癌知识,而 15.28%的乳腺癌患者则表示对于相关知识完全不了解。而在关于乳房的相关检查中,仅16.67%的乳腺癌患者能够定期进行乳房自查,大约66.67%的患者是由于自己的乳房不舒服才检查,16.67% 的患者想到就去检查,没想到就无所谓,只有16%的乳腺癌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自己关心,一定会定时检查,这提示乳腺癌患者对乳房保健知识的认识度较低,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见表1。 2.5 对乳房自检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在对乳房自检相关知识的调查中,只有不到1/3的人表示清楚如何进行自检,超过一半的人相对较清楚,有15.28%的人表示完全不清楚乳房自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对乳腺癌症状的识别和判断,从而不能及时就诊,因而给临床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 2.6 文化程度与认知度相关性调查结果:部分患者由于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她们对乳房异常症状更加不能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也未能及时采取积极态度,以致肿瘤发展至中晚期,部分患者甚至癌肿侵及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才来就医,造成延误就诊。相对而言,文化程度高,收入多的妇女对乳腺癌的知识了解更多,随着收入的增多,接受各种教育培训的机会也相应增多,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妇女对疾病的认知力也得到提升,对乳腺癌知识的认识自然就增加。对乳腺疾病检查项目的认知情况,有少数人完全不清楚检查项目,几乎无人知晓近红外线扫描也属于乳腺癌检查范围,表明大多乳腺癌患者对疾病的检查治疗缺乏全面完整的认识,自我保健意识淡漠。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增长,还有约50%的妇女患有各种各样的乳腺疾病。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系统性的康复尤为重要,资料显示乳腺癌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乳腺的自我检查及长年定期普查不仅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更有利于所有乳腺疾病的防治[4]。 3.1 加大宣教力度,增加乳腺癌的防范意识:由于部分乳腺癌患者受教育程度低,同时社区或医院健康教育力度不强,导致很多乳腺癌患者对乳腺癌知识了解不够,只有等到身体不舒服了才进行相关检查,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缺乏定期进行乳房检查的意识和自觉性,影响了对乳腺癌症状的识别和判断,延误了就诊时间[5]。因此对广大群众进行乳腺癌及其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如乳腺癌的高危因素、预防措施、临床表现等,并强化定期检查的重要性,加强乳腺癌患者对于相关疾病的重视程度。调查中显示,社区健康教育着实缺乏,医护人员作为维护健康的专业人士,提供资源的比例却不高,说明在推广乳腺癌早期筛查的职责上还需加强,在患者就诊时应该及时提醒患者做乳腺癌的定时检查。 3.2 普及乳房自我检查,尽可能使乳腺癌早诊早治:在医院就诊的乳腺肿瘤患者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于自我检查或无意中自己发现后去就诊的。因此,推行乳房自我检查,对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重视对乳腺癌患者普及乳房自我检查重要性及技术的示范,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自身检查,及早发现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另外,在乳腺癌患者就诊的同时,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及接受能力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向患者普及乳腺癌相关检查及规范治疗内容,依托医院或社区进行专家咨询讲座、座谈讨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不同层次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积极维护自身及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

    4 参考文献

    [1] Siegel R,Naishadham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3,63(1):11.

    [2] Desantis C,Siegel R,Bandi P,et al.Breast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6):409. [3] 赫 捷.2012年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3:36.

    [4] 吴 敏,屈桂超.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J].吉林医学,2011,32(29):6243.

    [5] 王少梅.乳腺疾病的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11,32(29):6260.

    [收稿日期:2013-10-23 编校:徐强]

    ↑上一篇:例妇产科急腹症临床分析
    ↓下一篇:浅析产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预防及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