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35例牙颌外伤的固定正畸治疗

    发表时间:2010-05-13  浏览次数:596次

      作者:王佩丽 颜德权 屈道利 作者单位:317000 浙江省台州医院口腔科

      关键字:35例牙颌外伤的固定正畸治疗

      固定正畸是矫治口腔牙列错合畸形的最常用方法,具有正畸和固定治疗的双重功效。近几年,作者利用固定矫治的方法,治疗牙、牙槽外伤及一些简单的线形骨折,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夹板固定治疗,本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现就固定正畸治疗牙、颌外伤的适应证、治疗特点及优缺点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9~43岁(平均28.3岁),均为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的病例。单纯牙外伤20例41颗牙,包括牙震荡(1~3度松动)21颗、脱位12颗(其中离体5颗),嵌顿8颗,此41颗外伤牙有9颗冠折,冠根斜折和根折各3颗;牙槽骨折12例(前牙段9例,后牙段3例);合并下颌体部线形骨折3例4颗牙。

      1.2 材料与方法

      主要正畸固定材料:带环、颊面管、托槽、不同规格的Ni-Ti丝、澳丝及0.018英寸×0.025英寸的不锈钢方丝。粘合材料采用京津釉质粘合剂。治疗方法:牙、牙槽及骨折段移位首先进行手法复位,嵌顿牙及一些复位困难者利用持续的正畸力牵引复位;外伤牙常规处理,清创,彻底止血。按粘结操作要求进行牙齿黏结固定。牙位要求:牙外伤及牙槽外伤按累及牙数向两侧扩展一倍以上,下颌骨折单颌固定,避免咀嚼;牙面固定附件视外伤类型,可直接固定0.018英寸×0.025英寸的不锈钢方丝或托槽加主弓丝,主弓丝选择依据外伤部分是否需要持续复位,先用正畸力复位,一般1~4周完成复位治疗,复位后固定,牙、牙槽外伤固定2~3个月,骨折固定6~8周。

      1.3 疗效评价

      参照樊明文提出的牙外伤的转归及牙颌形态与功能的特点[1],拟定疗效评价标准。成功:骨折正常愈合,无明显移位,咬合关系恢复功能性接触,外伤牙位置正常,松动<1度,无扣痛,X线检查无根尖周病理改变。失败:骨折未正常愈合,或移位致咬合不良,外伤牙松动>1度,X线片示根尖周有病理性改变。

      2 结果

      本组41颗外伤牙中,成功38例(占92.7%),其中21颗震荡牙和8颗嵌顿牙全部治疗成功,12颗脱位牙中一颗因反复牙周炎症于2周后拔除,1颗冠根斜折和1颗根折因持续疼痛拔除(根折线低点达根下1/2处),另6例冠根斜折和根折均进行了部分根面提升成功保留。12例牙槽外伤与3例下颌体部线形骨折者均治疗成功。

      3 讨论

      随着交通事故递增等原因的影响,颌面部外伤近几年明显呈上升趋势,对牙、牙槽及简单的线形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以简单的结扎或牙弓夹板固定为主[1]。但传统的固定方法存在一些弊端:结扎不稳定,尤其随时间延长,结扎丝易向龈向滑动,影响固定效果,严重时可导致被固定牙伸长、龈牙分离,结扎丝环也会造成软组织附着损伤。利用正畸粘结技术治疗牙、牙槽外伤在临床已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2~4],固定矫治器的固定附着装置一般安置在牙面的唇颊侧或舌侧,固定时无需环扎,结扎稳定,如果粘固物脱离,被固定牙也不会损伤,避免了传统夹板固定的上述弊端。固定正畸法治疗牙、牙槽外伤的另一优点:可利用持续的矫治力,使一些手法即刻复位困难的患者,通过施加正畸的持续性牵引力,激活细胞活性,通过生物学改建而获得正确的复位。从本组35例治疗结果分析,固定正畸治疗法能同时发挥有效的复位与固定作用,尤其对一些嵌顿性脱位牙和冠根斜折的病例,牵引患牙或提升根面非常有效,牙槽骨折与简单的线形骨折,其固定效果同样优越。

      固定正畸法治疗外伤与牙列正畸法比较,须注意:(1)单纯的松牙固定,复位后可直接用0.018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粘结固定;(2)需托槽固定时,托槽的位置不同于牙列正畸标准,应以患者现有的咬合关系为依据,使托槽直线化,如复位需要,则根据需复位的距离,在粘合托槽时作相应的位置调整,尽可能使复位后托槽处于直线化,根面位于龈下者,可通过根管安固定附件或制作临时桩冠固定附件,如托槽位置调整困难,则可以或者通过调整主弓丝复位,这些措施同时也可以避开一些咬合干扰;(3)对需要复位的患者,则需要术前评估移动的范围,通过调整托槽或弓丝,获得持续的正畸复位力;(4)固定阶段,主弓丝一般以0.018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或0.45mm澳丝固定可信任,主弓丝应不受力入槽。

      【参考文献】

      1 樊明文主编.牙体牙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0~144.

      2 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68~469.

      3 任新华,冷相英,郭建民.粘结技术在牙与牙槽骨外伤中的应用.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5):468.

      4 潘联力.用固定矫治器治疗下颌骨骨折22临床报告.口腔医学研究,2005,21(5):491.

      4 Abrams P. Describing bladder storage function: 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and detrusor overactivity. J Urol,2003,62:28~37.

      5 Jaggar JH,Stevenson AS , Neleoson MT, Voltage-dependence of Ca2+ sparks inintact cerebral arteries.AM J Physiol,1998,274(43),1755~1761.

      6 曹文峰.钙离子在逼尿肌收缩机制中的作用.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4,24(1):3.

    ↑上一篇:区域性腮腺切除术4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胸苷磷酸化酶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