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被动逐步后退法用于后牙细弯根管清理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0-06-01  浏览次数:542次

      作者:袁昌青,钟德钰,邓婧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山东 青岛 266003)

      [摘要]目的 了解被动逐步后退法清理根管的效果。方法 分别应用被动逐步后退法、逐步后退法、逐步深入法对人恒磨牙近中颊根管进行预备,纵向劈开牙根,扫描电镜下观察根管内壁冠1/3、中1/3及根尖1/3牙本质碎屑和玷污层的形成情况。结果 3种方法对根管清理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F=2.98~3.19,P >0.05)。结论被动逐步后退法操作费时费力,无显著优越性。

      [关键词] 根管制备;被动逐步后退法;牙髓腔

      EFFECTIVENESS OF PASSIVE STEP-BACK TECHNIQUE FOR CLEANING THE FINE CURVED CANAL OF POSTERIOR TEETH

      YUAN CHANG-QING,ZHONG DE-YU, DENG JI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passive step-back technique for cleaning the fine curved canals of pos-terior teeth. MethodsMesiobuccal root canals of human molar teeth were prepared by passive step-back technique, step-down technique or step-back technique. The roots were cracked longitudinally, and the canal walls (the coronal, middle and apical thirds) were observed under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leaning effects by the three techniques ( F=2.98-3.19, P >0.05). ConclusionThe passive step-back technique is time-consuming, and is not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other methods.

      [KEY WORDS]root canal preparation ;step-back technique; dental pulp cavity

      临床上对于后牙细弯根管预备多采用逐步后退法和逐步深入法。1994年,TORABINEJAD[1]提出了被动逐步后退法,将手用器械和超声器械按一定顺序使用,认为该方法结合了手用器械和超声波优点,又消除了各自缺点,适用于预备后牙细弯根管。本实验分别用被动逐步后退法、逐步后退法和逐步深入法对后牙细弯根管进行了预备,观察并比较了3种方法的预备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新鲜拔除的人类上颌第一恒磨牙,均未做牙髓治疗,无畸形,根管通畅。记录牙位,常规开髓,揭顶拔髓,测量工作长度;按SCHNEIDER等[2]的方法测量根管弯曲度,选择根管弯曲度在25°~30°之间(属重度弯曲根管)的45颗牙牙根作为实验牙根,编号。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15个牙根。

      1.2 根管预备方法

      1.2.1A组 采用被动逐步后退法。手用器械预备根管,从15号K型锉开始,按逐步后退法,依次 后退预备至40号锉,15号超声锉插入根管至稍遇阻力时停止,后退1 mm,如此逐号增加,交替使用K型锉和超声锉预备根管,2号和3号G型钻预备根冠部,K型手锉再次预备根尖部,顺序为:15号→20号→15号→25号→20号,15号超声锉短于工作长度2 mm插入根管,上下提拉震荡1 min。

      1.2.2B组 采用逐步后退法。用K型锉按工作长度预备根尖部,顺序为15号→20号→15号→25号→20号,每增大一号锉,插入根管长度均减少 1 mm ,2号和3号G型钻预备根冠部,最后25号锉按工作长度光滑根管壁。

      1.2.3C组 采用逐步深入法。从15号K型锉开始,逐号增加,按工作长度预备根管,达25号时,换用2号和3号G型钻各减少2 mm和4 mm预备根管,最后按工作长度预备根尖部,顺序为:15号→20号→15号→25号→20号。A、B、C 3组每增大一号锉或更换器械前后,及最终根管预备完成时,均以5 g/L的NaOCl和体积分数0.03的H2 O2 各2 mL,5号长针头插入根管内约2/3处交替冲洗根管。

      1.3 扫描电镜标本制备及观察全部实验牙用金刚砂片做浅表切割后,用凿齐釉牙骨质界劈除牙冠,纵向劈开牙根,再平均分为冠1/3、中1/3及根尖1/3三部分(共得标本135只),置于无水乙醇中脱水24 h,室温下干燥6 d,真空表面喷金,采用JMS-840扫描电镜(JEOL CO Japan)观察。每个标本摄低倍(100倍)电镜照片1张,高倍(1 000倍)电镜照片3张。低倍电镜照片用于较大范围内了解根管内清洁情况;高倍电镜照片采取多处定点方法获得,作为评分依据。牙本质碎屑评分如下。0分:无碎屑,根管表面清晰;1分:少量碎屑,散在分布,约占1/3面积;2分:中量碎屑,较为密集分布,约占2/3面积;3分:大量碎屑,密集分布>2/3面积。玷污层评分如下。0分:无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口清晰;1分:较少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口暴露>50%;2分:较多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口暴露<50%;3分:大量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口全部被覆盖。将每个标本的3张照片得分累加,算出均数±标准差作为该标本的最后得分。

      2 结果

      2.1 电镜观察结果 低倍电镜照片可见,B、C组的牙根管内壁较平滑,散在碎屑,玷污层较厚,牙本质小管开口模糊,尤其是处理区与未处理区交界处,玷污层遮盖了牙本质小管开口。而A组牙根管表面较清洁,偶见斜形刻痕,有玷污层和少量散在碎屑。3组均可见部分遗留的呈不规则状的未被处理的根管表面。高倍电镜下可见,B、C组的牙根管内壁玷污层较厚,牙本质碎屑稍多;A组牙根管内壁玷污层相对较薄,但仍有少量散在的碎屑及玷污层存在。3组均未完全清除牙本质碎屑及玷污层,偶见未处理的根管内壁,存在牙本质碎屑和残留的牙髓组织碎片及前期牙本质,但无玷污层。

      2.23组评分比较 3组根管表面根冠1/3、根中1/3及根尖1/3牙本质碎屑和玷污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F=2.98~3.19,P >0.05)。见表1。

      表1 3组根管表面清洁程度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临床上细弯根管的预备,操作困难,清理效果差。本实验比较了3种目前国际国内较推崇的根管预备方法的效果,其中逐步深入法和逐步后退法已被广泛了解和使用,而被动逐步后退法于1994年提出, TORABINEJAD[1]认为被动逐步后退法用器械预备后再以超声波震荡根管,清洁效果更佳。本文实验结果表明,虽然被动逐步后退法对根管清理能力略优于另两种方法,但三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WALKER[3]提出超声波在诸如根管这种有限的空间内很难发挥效应,超声震荡振幅受到限制,本研究结果印证了这一点。本实验为了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除了拍摄低倍电镜照片,还摄有高倍电镜照片,采用多处定点拍摄法获取资料,在此基础上评分、分析,因此结果比较客观全面。本实验过程中发现被动逐步后退法操作较为费时,且操作步骤繁琐、涉及器械多,鉴于其对根管的清理能力并无显著优越性,对于国外学者的推荐[4],应持保留态度。1998年,夏文薇等[5]采用常规法、逐步后退法和超声法预备轻、中度弯曲细小根管,结果表明逐步后退法为首选。本实验采用根管弯曲度在25°~30°之间牙根作为实验牙根,发现逐步后退法虽然有其优越性,但在预备过程中工作长度减小,且费时费力,术者极易疲劳;而逐步深入法与另两种方法相比,操作更为轻松,消耗体力更少,不易造成术者疲劳,所用时间亦短。王晓仪[6]也认为逐步深入法能去除大部分牙髓、细菌和碎屑等,能获得良好的进入根尖1/3的直线通道,避免冠部1/3的牙本质的阻力,减少根尖部碎屑的堆积,减少了根管内容物被推出根尖孔造成感染的机会,从而降低了根管预备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同时有效避免了工作长度的减小,较适于预备细小弯曲根管。本实验结果显示,3种预备方法均不能达到理想的、对根管系统的完全清洁目的,尤其对于根尖1/3部,这可能与后牙细弯根管内部解剖形态的变化有关。在目前还无十分完善的方法产生之前,我们认为临床上对细弯根管的预备以逐步深入法较为合适,该法省时且省力,但对于根尖1/3的清理效果仍不很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TORABINEJAD M. Passive step-back technique[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1994,77:402-405.

      [2] SCHNEIDER S W,AUSTIN,TEXAS.Comparison of the ca-nal preparations in straight and curved root canals[J]. Oral Surg, 1971,32:271-275.

      [3] WALKER T L.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ultrasonic ang sonic instrumentation of curved root canals[J]. Endodon, 1989,15:49-57.

      [4] FAVA J B,SEBALA C L.The double-flared technique:an al-ternative for biomechanical preparation[J]. Endodon, 1983,9:76-80.

      [5] 夏文薇,王晓仪,徐欣.后牙弯曲细小根管预备方法直成形作用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1998,7(1):40-42.

      [6] 王晓仪.现代根管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2.

     

    ↑上一篇:前牙残根玻璃纤维桩修复的效果
    ↓下一篇: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