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老年人食物嵌塞307例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23  浏览次数:532次

      作者:杨敏 李茹 作者单位:大连市口腔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关键词】 食物嵌塞;老年人;调查;分析

      老年人由于一些生理方面的原因,牙龈退缩、牙间隙增宽等,容易引起食物嵌塞。食物嵌塞压迫、刺激牙龈,易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是老年人缺失牙齿的重要原因。以往研究者们对于食物嵌塞的治疗方法较多,而对于食物嵌塞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较少〔1〕,食物嵌塞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是为了从源头上来防止老年人缺失牙齿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关调查分析食物嵌塞发病原因等的看法尚存在差异〔2~5〕,对于口腔卫生保健习惯等影响因素的分析则鲜见报道。本文对老年人群307例的食物嵌塞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中食物嵌塞患者的病因等发病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03~2006年因食物嵌塞就诊的老年患者,共307人,男195人,女112人,年龄60~86岁。将调查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60~70岁为A组,71~80岁为B组,81~86岁为C组。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个人信息采集及问诊其食物嵌塞史、嵌塞程度和口腔卫生习惯等;第二部分为口内情况检查,包括嵌塞部位、牙数,嵌塞间隙大小以及嵌塞牙的龋蚀、磨耗等情况。将所得资料按以下项目进行整理、分析:1)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2)食物嵌塞的主要病因,3)食物嵌塞患者文化程度和口腔卫生习惯,4)食物嵌塞部位及类型。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SPSS11.0软件系统,用χ2检验评价各年龄组相关项目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食物嵌塞发病率 本调查中食物嵌塞发病率为91.2%;A、B组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t=2.35,P<0.05)。60~7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98.9%。

      2.2 食物嵌塞病因分析 病因构成前三位依次为:生理性牙龈退缩(60.8%),牙周炎(20.4%),牙冠磨损(14.4%)。A组与B组比较两组的病因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的病因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C组的病因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理性牙龈退缩发生食物嵌塞的患病率最高。

      2.3 食物嵌塞患者文化程度及口腔卫生习惯 各年龄段在文化程度与口腔卫生习惯上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食物嵌塞患者因年龄、文化程度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口腔卫生习惯。

      2.4 食物嵌塞的部位及分型 嵌塞部位以磨牙间隙最多(96.3%)。嵌塞类型以水平型嵌塞为主(91.3%)。两组食物嵌塞类型具有统计学差异(t=2.89,P<0.05)。

      3 讨论

      老年人食物嵌塞的主要原因为生理性牙龈退缩、牙周炎、牙冠磨损、邻牙松动缺失、龋坏等。生理性牙龈退缩、牙周炎发生率明显高,炎症程度和磨损程度随年龄增长也呈加重趋势。这与老年人群的口腔生理特征相关联。

      对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和口腔卫生习惯的统计分析表明,牙龈增龄性退缩、牙体磨耗等生理现象是引起食物嵌塞的基础,而口腔卫生状况差、牙周炎等疾病对食物嵌塞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滥用牙签等不良习惯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食物嵌塞。防治食物嵌塞除采取良好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外,同时还应戒除不良习惯。

      食物嵌塞最多见于磨牙之间,无上下牙合之分。这与后牙行使咀嚼功能,磨耗较重,同时点隙窝沟多且易龋坏相关。后牙食物嵌塞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大,60~70达到最高,70岁岁以后又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后牙缺失等因素所致。

      3种类型的食物嵌塞中,混合型和垂直型食物嵌塞合计占9.7%,水平型占90.3%。一方面老年人群本身有生理性牙龈退缩,使邻牙间出现嵌塞间隙。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大,面颊部肌肉松弛,张力下降,牙弓所受各方向肌张力不平衡,向前和向外的力量相对增大,唇颊肌对牙的约束力相对减小,牙弓有向唇颊侧扇形扩大的趋势。这些因素都使牙间隙增大,食物易被水平向咀嚼力压入邻间隙形成水平型食物嵌塞。

      近年来由于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老年人的食物嵌塞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治疗方法包括调胎、嵌体充填及全冠修复体修复等,一般针对病因综合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疗效〔6〕。嵌体治疗牙间食物嵌塞虽早已提出〔7〕,同种材料费用较全冠低,更易被老年患者接受。随着牙体预备技术和修复材料及黏结材料性能的不断进步,嵌体用作治疗牙问食物嵌塞的方法将越来越广泛〔8〕。

      通过对食物嵌塞的病因分析可知,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受生理因素影响,如牙龈退缩,牙间隙增宽等。但口腔卫生状况对其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牙周炎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故食物嵌塞的防治重点在于预防。患者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口腔卫生习惯,一旦出现食物嵌塞后应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提倡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不要使用有害的剔牙用品,避免形成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刘殿臣.介绍一种水平向食物嵌塞的修复方法〔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3):282.

      2 胡纯浈.上海市黄浦区9 548名中学生青少年牙周炎的调查〔J〕.上海口腔医学,2002;11(4):300-2.

      3 李德懿,顾晶晶,赵隽隽,等.牙周炎和龋病发病关系的初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2;11(4):289-91.

      4 Colgan CM,Henry J,Napier SS, et al.Paradental cysts:a role for food impa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A review of cases from Northern Ireland British〔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2;40(2):163-8.

      5 殷孝蓉,李南德,尹业祥,等.食物嵌塞的防治〔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28(5):465-6.

      6 徐君伍.口腔修复理论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74-85.

      7 王燕一,宁江海,刘洪臣,等.嵌体部分冠修复老年人后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4;2(1):23.

      8 刘玉华,尹亚梅.嵌体修复体的微漏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3;4(2):116-8.

    ↑上一篇:松花粉对腮腺组织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前臂桡侧皮瓣在颊部鳞癌洞穿性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