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08  浏览次数:579次

      作者:平燕,崔占琴,胡启慧,单丽华  作者单位: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平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崔占琴、胡启慧、单丽华)

      【摘要】目的 探讨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对牙槽骨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5例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加正畸治疗作为试验组,另选择例20例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患者只做基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变化。结果 2组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要严格控制口腔卫生及注意正畸治疗过程力的使用,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不会造成牙槽骨高度的降低。

      【关键词】 牙周病学,正畸学,矫正,治疗结果

      牙周病是我国口腔三大疾病之一,是由多因素所致的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牙齿松动、移位、伸长及缺失,引起继发性牙列畸形及咬合创伤,,尤其在前牙特别明显,表现为唇向扇形移位、牙间隙增宽、覆牙合、覆盖加深、唇闭合困难等,严重影响口腔功能和颜面美观,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针对牙周病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排齐牙列,矫正过度倾斜的牙齿,去除畸形所致的咬合创伤,恢复正常的咬合功能,可以达到治疗牙周病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组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对牙周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至2007年前牙松动、移位影响美观而要求正畸治疗的患者25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23~48岁。前牙松动Ⅰ~Ⅱ度,患者均伴有Ⅱ~Ⅲ度深覆牙合、深覆盖。正畸治疗前进行牙周病的基础治疗,牙周洁治和根面平整一次完成,然后进行牙周冲洗,并指导患者进行口腔自我清洁保健,控制菌斑、减轻炎症,定期(2周、1个月、2个月)复查,监视关注牙周状况。待牙周局部炎症基本消除,牙松动度好转,Х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2,松动度不超过Ⅱ度时(通常在牙周治疗3个月后)进行正畸治疗。25例患者采用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粘接托槽稍靠近龈方,磨牙粘颊面管,不使用带环。加力要轻,并采用间断加力的方法,每4周复诊1次,正畸时间10~18个月,平均15个月。正畸矫治结束后,采用固定或活动保持器保持,定期复查。同时选取2005至2007年前牙松动、移位只做牙周基础治疗,不要求正畸治疗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年龄26~45岁。前牙松动Ⅰ~Ⅱ度,洁治和根面平整一次完成,然后进行牙周冲洗,并指导患者进行口腔自我清洁保健,控制菌斑、减轻炎症,定期(2周、1个月、2个月)复查,监视牙周状况。2组年龄、性别比及前牙松动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测量方法 试验组摄正畸治疗前后曲面断层片,对照组基础牙周治疗及15个月后摄曲面断层片,用精确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上下前牙牙槽嵴顶与根尖的距离。以上检查和治疗均由同一医师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和M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牙周病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平均疗程15个月,患者对疗效满意,牙齿松动无明显增加。2组牙槽骨高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2组牙槽骨高度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mm,±s

      组别上颌治疗前治疗后下颌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n=25)7.60±0.157.5±0.15*7.00±0.336.93±0.13*对照组(n=20)7.95±0.207.8±0.21*7.15±0.177.05±0.1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2 牙槽骨高度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mm

      组别上颌平均差值Z值P值下颌平均差值Z值P值试验组(n=25)43.160.9880.32342.621.1470.251对照组(n=20)47.848.38

      3 讨论

      3.1 正畸治疗必须在牙周炎被控制,稳定后才能进行。如果牙周炎未稳定就开始正畸治疗,就会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使牙周病情恶化[1] ,因此,在采取正畸治疗前,应制定全面的治疗计划(包括保持),特别是进行仔细的牙周治疗,需要作细致的根面处理及刮治,有效控制牙周菌斑,并给牙周组织3~6个月的愈合时间。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应控制牙周炎症,每次复诊还应注重检查牙周状况,正畸治疗过程中,向患者讲述正畸固定矫治器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正确的刷牙方法及进食注意事项;固定矫治器的自我保护方法 只有让患者真正意识到牙周疾病的危害和治疗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正畸治疗,缩短疗程,维持矫治效果[2] 。

      3.2 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力的控制要合适。因为牙周病患者的患牙牙槽骨已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骨量减少,牙周支持区亦减少,而且由于牙槽嵴萎缩,阻力中心的位置移向根方,所以在正畸过程以尽量减少牙齿移动为原则[3,4],除了要注意软组织的炎症外还应注意矫治力的选择。正确的矫治力应是轻而柔和的持久力,忌过大、过频。固定矫治器能较好的控制牙齿的位置防止支抗牙倾斜,并可提供符合条件的力,复诊间隔长,效果好,是牙周病正畸治疗的首选方法[5]。

      3.3 牙周病患者经过正畸治疗不会出现牙槽骨的明显吸收。牙周病可导致继发性牙列畸形,特别是前牙区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齿移位,出现牙间隙,影响咬合关系。同时错颌畸形的存在增加了牙周病发病的可能性[6]。牙列拥挤、排列不整更容易形成牙菌斑和牙石,严重的深覆牙合、不平衡牙合使产生牙周创伤的可能性增大。本研究表明正畸治疗不会加剧牙周病患者牙槽骨的吸收,同时正畸前后上下前牙牙槽骨下降并不明显,在临床上意义不大,说明牙周病患者继发错牙合畸形可以通过正畸治疗把因牙周病而移位的前牙复位,恢复患者原有的良好咬合关系,使牙合力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牙齿松动减轻,牙槽骨吸收停止,牙齿在新的位置上建立健康牙周组织及稳定的牙牙合关系,牙周疾病得到控制,并使之趋于静止和稳定状态,表明患牙周病的牙齿在接受正畸外力时,可以达到不出现牙槽骨的明显吸收。

      3.4 牙周病正畸治疗后需长期保持。牙周病患者矫治结束后,虽然牙周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变,但牙槽骨的高度并未增加,牙齿的松动度并无明显的改变,保持时间应长于一般矫治,大多数应长期保持。

      总之,牙周病患者经过正规的牙周治疗,制定合理的牙周计划,正畸治疗过程中力量合适,均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会出现牙槽骨的明显吸收。

      【参考文献】

      1 单红兵.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 7273.

      2 张强,陈香,张筱薇.成人牙周病正畸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7,23: 790792.

      3 赵梦明.牙周病患者松动牙齿的固定方法进展.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6,4: 173176.

      4 徐建光,黄艳,任旭升,等.牙周病正畸患者临床常见拔牙模式分析.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 2729.

      5 Feng X,Oba T,Oba Y,et al.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for improved functional and esthetic resultsin a periodontally compromised adult patient.Angle Orthod,2005,75: 10611070.

      6 刘郁.成年牙周病患者矫治前后前牙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18:444445.

    ↑上一篇:viptex根管糊剂在感染根管消毒中的应用
    ↓下一篇:国内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治疗的循证医学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