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学前期儿童牙科治疗行为表现及治疗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1-12-07  浏览次数:681次

      作者:项琼  作者单位:临沧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云南 临沧 677000

      【关键词】 学前期儿童心理 牙科治疗行为 临床体会

      儿童牙科治疗不同于成人牙科治疗,不能把儿童牙科作为“成人牙科”的缩影,在治疗儿童牙病时,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取得儿童的信任和最大程度的配合,同时还要掌握儿童口腔解剖、生理特点和熟练操作技巧,才能顺利地完成防治工作。处理方法不对,可加重患儿的恐惧感,影响正常治疗,笔者对我院门诊学前期患儿的心理表现,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476名学前期儿童系1997~2007年间笔者在本院门诊治疗的牙病患儿,其中男性为264名,女性为212名,年龄3~7岁,平均年龄4.7岁。

      1.2 方法 按FrankⅠ分类[1],将治疗中儿童表现分为4组:(1)有很强拒绝反应;(2)消极拒绝反应;(3)有条件地合作;(4)主动合作。根据儿童行为表现,采取4种治疗方法,A、常规法:说明治疗目的及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B、诱导法:(TSD)法。C、威吓法:a、语言威吓;b、行为威吓。D强迫法:又叫制动躯体法。

      1.3 结果 学前期以合作型居多(占70.15%),以常规法为主(占51.47%),诱导法次之(占30.88),不需要家长陪伴能独立完成的占71.42%,不合作患儿在脱离家长陪伴后能完成治疗的占24.31%。

      2 讨论

      2.1 怎样对待患儿 学前期儿童(3~7岁)心理常随年龄、健康状况、社会环境、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从患儿父母的谈话和态度中,估计患儿可能会出现的反应,所以,首先要了解患儿父母的心理与态度,做好解说工作。进入治疗患儿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紧张型,二是娇养型,三是骄横型[2],各型反应不同,合作的较多。医生应微笑和蔼,对待患儿加倍亲切和安抚,了解患儿特性,争取患儿的信任,与患儿做朋友,运用儿童习惯的语言与之交谈,用家庭中常用的昵称称呼他们,问他们喜欢什么玩具、早餐吃什么,鼓励他们要勇敢,问他们在学校的那个班、老师教些什么,治疗完牙后告诉老师表扬他们,奖小红花。把牙钻机比做洒水车,给牙齿洗个澡,把牙齿上的小虫赶走等等,合作型儿童在治疗工作开始前应与患儿讲清楚,在治疗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如有酸痛感等立即举起左手,不得乱动,当他们举手时,应暂停操作,稍解释后再继续进行,不要失信于孩子,不要给孩子留下强烈疼痛刺激的印象,才能使患儿好好地配合你的工作。

      2.2 工作环境 诊室内布置一些儿童喜爱的玩具、画刊,播放儿童音乐,分散紧张型儿童注意力,减少紧张度,医护人员工作服可以选用彩色,增加患儿亲切感,在临床上可先治疗合作的患儿,用此来说服教育不合作的患儿。

      2.3 操作技术 技术要熟练,操作要轻巧,治疗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器械尽量简单,避免频繁更换,切忌手持器械在患儿眼前晃动,让其产生恐惧感,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从简单、无痛的先进行,尽量避免治疗时造成痛苦或增加痛苦。

      2.4 与家长的关系 学前期儿童70%合作,大多数不合作患儿经诱导或威吓均能配合治疗,少数需采用强制治疗,对不合作的患儿应采用由轻到重的心理治疗法,不合作患儿在脱离家长相伴采用心理治疗法后,多数能主动配合,家长过分迁就患儿是牙科诊治中放弃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医护人员的言行能否取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采用威吓法与强制法前,必须向家长说明,避免误会。

      【参考文献】

      [1] 朱烈昭主编.儿童口腔防治指南[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156~157.

      [2] 石四箴主编.儿童口腔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

    ↑上一篇:LYVE1表达对舌癌淋巴结转移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二次印模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