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腮腺瘘2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23  浏览次数:761次

      作者:马丽娟,申东辉,申彦胜,安松顺  作者单位:吉林敦化,敦化市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患者多数口服阿托品,腺体瘘局部抽吸涎液并加压包扎;导管瘘6例行端端吻合,3例用腮腺嚼肌筋膜行导管缺损再造修补术。结果 腺体瘘半月内均治愈,1例经放疗治愈,1例未治,死于多器官衰竭。术后6个月导管复通。结论 腮腺区手术后放置引流并加压包扎,对面颊创伤患者仍仔细检查腺体及导管损伤,及时行导管吻合或再造,可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腮腺瘘,病因,治疗

      腮腺瘘是指腮腺分泌的唾液自非正常导管系统流出到面颊部或口内[1]。损伤是腮腺瘘发生的主要原因。腮腺及其导管位于面颊部皮下,表浅而易导致损伤。腮腺瘘根据瘘口所在的位置,可分为腺体瘘与导管瘘。瘘口可流出大量的唾液使周围皮肤潮红、糜烂,严重影响患者的创口愈合及生活。本文对1996~2007年我院临床28例腮腺瘘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腮腺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其中腺体瘘19例,导管瘘9例;男26例,女2例;左侧15例,右侧13例;平均年龄39岁(19~67岁)。病因:外伤5例,腮腺肿瘤手术4例,腮腺慢性炎症手术4例,腮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1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手术2例,颈淋巴结清扫术3例。导管瘘病因软组织外伤8例,颊部手术损伤1例。

      1.2 临床表现 腮腺瘘可分为腺体瘘与导管瘘。典型的腮腺瘘是:腺体或导管损伤后,涎液由创口外流而影响创口愈合形成瘘道;以后上皮细胞沿着瘘道生长,覆盖整个瘘道创面形成永久性瘘管[2]。腮腺瘘若因意外伤引起,开始不易发现,清创缝合后才发现腮腺腺体表面的皮肤部分不愈,周围皮肤潮红,常有清亮淡黄色液体流出,进食时明显增加,挤压腮腺颊部导管口亦有唾液分泌。腮腺区手术引起的腺体瘘,手术拆线前常有绷带加压包扎,不易发现,拆线时发现耳前方或耳下方皮肤愈合欠佳,患者出院后发现创口渗出液体才回来复诊。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引起的腺体瘘则表现为颈部皮瓣愈合欠佳,肿胀、潮红、渗液或积液,可顺皮瓣至锁骨上窝。皮瓣深面积液量多时可扪及波动感,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淀粉酶试验阳性。本组导管瘘病例全部为完全瘘,8例由腮腺咬肌区,颊部纵形外伤后引起,有的病例伴面神经损伤或颧弓骨折。因清创缝合时未注意导管断裂,缝合后发现皮下大量积液而就诊,每天均可穿刺或引流出大量清亮淡黄色液体,淀粉酶试验阳性。1例因行颊部皮脂腺囊肿手术时误断腮腺导管,大量唾液流向面部。腮腺瘘诊断较容易,腮腺造影平片检查,难以准确定位,仍需借助手术探查。

      1.3 治疗 不同类型的腮腺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因腮腺手术引起的腮腺腺体瘘,采用口服阿托品,局部抽吸涎液后加压包扎,一般半个月内可自行愈合。外伤引起的陈旧性腺体瘘,行瘘道封闭术,根据皮纹方向,在瘘口周围做梭形切口,将瘘口周围的皮肤、瘢痕及一段瘘道切除后,在瘘道末端周围组织内作荷包结扎瘘管,在梭形切口两端分别做一附加切口,形成两个对偶三角瓣,交叉缝合,加压包扎。颈淋巴结清扫术引起的腺体瘘1例经放疗治愈,2例经服用阿托品,加压包扎后半个月愈合。1例因舌癌术后腮腺瘘未治,患者死于多器官衰竭。

      腮腺导管瘘6例采用导管端端吻合术,3例用腮腺咬肌筋膜行导管缺损再造修补术,术后口服阿托品0.3 mg,每日3次,连服3天,局部加压包扎,半个月抽出塑料管,均取得良好疗效。

      2 讨论

      腮腺瘘分为腺体瘘和导管瘘,腮腺区的损伤及手术是腮腺瘘的主要原因。手术是治疗腮腺区的肿瘤或非肿瘤疾病的重要方法,术式包扎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叶切除术,若疾病性质允许,保留面神经。传统的腮腺手术,常切断主导管,残留的腺泡仍有功能,可分泌涎液。故导致术后腮腺瘘及皮瓣下积液的发生。因此,腮腺区术中尽可能结扎腺体残端,腮腺区术后可用橡皮片引流或负压引流。有文献报道,用负压引流,可收到比橡皮片加压引流更好的效果[3]。引流条或负压引流可在24 h或48 h后撤除,嘱患者术后忌进酸及刺激食物,手术后第7天拆线。拆线后仍需加压包扎,以促使残余的腺体组织萎缩,可配合服用阿托品。

      颈淋巴清扫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手术时需切断腮腺下端,以便手术结束时暴露和结扎颈内静脉及除去腮腺下端的淋巴结。切断腮腺下端后可行“8”字缝扎,以防腮腺瘘的发生。若发生腮腺瘘,可致皮瓣下积液,将会影响皮瓣及伤口的愈合,影响综合治疗的进行。

      腮腺区、颊部的疖痈及皮脂腺囊肿手术切除时,原则上在皮肤切口与皮下及腺体组织切口应错开,以防止形成从腺体到皮肤的直接通路,分离时应注意正常的解剖结构,防止切断腮腺导管,形成术后腮腺瘘。

      对面颊部损伤患者,医生仍应仔细检查发现腮腺体及导管的损伤,争取在清创时行导管吻合术,此时行手术,视野清晰,无纤维粘连,分离导管及吻合较容易。导管缺损用腮腺咬肌筋膜再造修补,可取得满意的效果[4]。

      【参考文献】

      1 王松灵.涎腺非肿瘤疾病.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95.

      2 俞光岩.涎腺疾病.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67.

      3 李守宏,蓝圆育,王子奇.腮腺术后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加压包扎的对比研究.口腔医学纵横杂志,2004,16:316.

      4 郑苍尚,李水根.腮腺导管损伤修复的临床报告.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0,14(2):138.

    ↑上一篇:52例后牙隐裂行全冠修复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患者舌咽部的形态学改变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