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针刺加点刺放血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发表时间:2012-04-25  浏览次数:751次

      作者:王 锋 包信通

      作者单位:250100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第三人民医院 250014山东体育学院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好发与唇内侧、舌尖、舌缘、舌腹、颊部、软腭弓等部位,发病期间一般无全身症状,但反复发作使患者甚感痛苦。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一定进展。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取针刺加点刺放血疗法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00例,病程1~15年,年龄最小19岁,最大56岁,男63例,女37例。以2~3个溃疡居多,直径2~4mm,随机分成两组,针刺组60例,对照组40例(口服西药加局部贴药膜)。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组

      1.2.1.1 取穴方法 主穴取患侧地仓、颊车;双侧足三里、合谷、太冲、少冲。心脾积热型加阴陵泉、劳宫;脾胃湿热型加阴陵泉、丰隆、中渚;胃火上炎型加内庭;虚火上炎型加三阴交、太溪。

      1.2.1.2 针刺方法 面部地仓、颊车呈15°夹角平刺并向溃疡方向透刺,足三里、合谷、太冲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阴陵泉、劳宫、丰隆、内庭提插捻转泻法;三阴交、太溪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min,期间行针2~3次;少冲心脾积热、脾胃湿热、胃火上炎型采取三棱针迅速刺入皮内1~2分,随即将针速退出,然后挤压局部使出血3~4滴,虚火上炎型以1寸毫针刺入皮下0.5分,轻轻挤压局部,使微微出血,隔日1次或双手交替应用,7次为一疗程。

      1.2.2 对照组 全组均口服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45mg/日3次服,每周服2次,共服2个月),局部用溃疡一贴灵药膜贴患处。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3年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1年内无复发。有效:复发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复发时症状较前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如表1所示,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比较复杂,临床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经常便秘、腹泻,情绪波动、内分泌紊乱者易发此病。近来更多的学者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患处的非特异性炎症,微循环障碍,局部粘膜有非常严重的血管炎症,上皮细胞间水肿坏死而发生病损,属中医的“口疮”范围。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心脾积热、脾胃湿热、胃火上炎或虚火上炎。笔者发现随着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量摄食肥甘厚味,过饮过食,吸烟饮酒,心理压力增大,精神紧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率日益增长。本病总体上讲是因“湿”、“热”、“毒”壅阻脉络,经脉不利,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口疮。脾主唇四白,舌为心之苗,唇舌生疮与心、脾两脏功能失调有关。从经络走行上看,面部为阳明经之分野,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环出挟口,交人中,左至右,右至左”,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环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足厥阴肝经的一条分支“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因此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三经与口唇密切相关。故而主穴以手足阳明经穴和足厥阴经穴为主,选用患侧地仓、颊车清调局部气血;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为治面口部疾病要穴,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之合穴,两穴合用可疏利阳明经气,清热泻火解毒,太冲为肝经原穴,刺之可条畅气机;同时实证配合三棱针点刺心经之井穴少冲,以加强清心泻火,疏通舌部经脉之力,虚证毫针微刺少冲,输利经脉外取“出血者,乃可以养血”之意也。心脾积热配以足太阴脾经之合穴阴陵泉、心包经荥穴劳宫以清泻心脾积热,阴陵泉又可祛湿泻浊,与三焦经输穴中渚,治痰之要穴丰隆相配可清利脾胃湿热;胃火上炎者配胃经荥穴内庭清泻胃中之火;虚火上炎所致者配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三阴交加肾经输原穴太溪用补法,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针灸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热除湿、消肿散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纵观本病,在治疗过程中,经络辨证结合病因辨证是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良好疗效的优势所在,促进病变部位恢复的目的。溃疡急性期疼痛较重时配合中冲点刺放血可以迅速缓解疼痛,并促使疮面尽早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这点值得同道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应用与探讨。

      (收稿日期:2004-04-16)

    ↑上一篇: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法的持续改进
    ↓下一篇:自体牙冠回桩法修复前牙冠折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