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法的持续改进

    发表时间:2012-04-26  浏览次数:659次

      作者:高慧  作者单位:西安市第四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4

      【摘要】口腔器械在诊疗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脓液等,污染非常严重,如果消毒灭菌方法不当,消毒灭菌不彻底,将会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我院从2005年开始,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对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进行自查自纠,持续改进,彻底切断医源性感染的各个环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医源性感染

      2005年以前,由于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均不规范,有些医院只考虑到口腔器械比较昂贵,怕在消毒灭菌的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而损坏器械,所以,对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不够重视。当时,我院口腔器械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以下三种:口腔手术器械送供应室高压灭菌;拔牙钳、根管治疗器械等基数较少,周转困难,故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手机、车针、扩大针、牙周刮治器、洁牙器等采用0. 5%碘伏擦拭消毒。采用上述方法,使部分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令人担忧,存在着医源性感染的危险隐患。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出台和实施,规范了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我院多次派出相关人员参加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同时,在院内由感染办组织对口腔科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按照《规范》和《陕西省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2005版)》的要求,对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及质量进行自查和持续改进。

      1 存在问题

      1.1 口腔器械采用化学方法浸泡消毒弊大于利 戊二醛属于高效消毒剂,腐蚀性很强,器械必须浸泡10 h才能达到灭菌效果。在诊疗过程中,器械的使用频率高、周转快,根本不能达到浸泡消毒10 h,且长时间的浸泡,残留在器械上的戊二醛对人体有损害,使用前必须用大量的灭菌用水充分冲洗,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因此,对皮肤黏膜的腐蚀、刺激既会给患者造成口腔黏膜的腐蚀性损伤,又会给医务人员带来不适。另外,使用戊二醛浸泡消毒,盛装消毒液的容器应每周消毒更换2次,消毒液每周过滤添加1次、每2周更换1次,每天测试戊二醛浓度1次,工作繁琐,费人费时,所以说这种消毒方法不可取。

      1.2 接触患者伤口、破损黏膜、进入人组织的器械未达到灭菌 手机钻头、车针、扩大针、牙周刮治器、洁牙器等器械,直接接触患者伤口、破损黏膜和进入人体组织,属于高危险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碘伏属于中效消毒剂,用0.5%碘伏擦拭消毒器械,只能局限于器械外表面的消毒,而对于污染严重的手机内部结构,如涡轮内腔、涡轮组件以及其他结构复杂、多腔隙器械,根本就达不到灭菌作用。

      1.3 口腔诊疗区域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未分开 由于医院医疗用房紧张,口腔科未设清洗消毒室,使用后的器械只能在诊疗室内进行清洗和消毒。

      1.4 无清洗、消毒、灭菌设施 口腔科未配备专用器械清洗水池、超声清洗机、酶洗液、专用清洗用具等,器械的清洗主要靠使用者在自来水下冲洗,清洗的质量不能保证。由于未配备压力蒸汽灭菌器,器械需送供应室进行灭菌处理,导致使用频率较高的器械周转困难。

      2 改进措施

      2.1 院领导重视,加强管理,加大投资 《规范》的出台引起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有关人员对口腔科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考察和调研,制定出口腔科改造方案,在医院医疗用房非常紧缺的情况下,腾出两间用房进行改造,作为口腔科清洗消毒室。同时,给口腔科配备了二台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一台作为敷料的灭菌,一台作为器械的灭菌;配备了器械清洗设备,如超声清洗机、手机清洗养护机、酶洗液、除锈剂、清洗用具、防护用品等;增加了器械的周转基数,并指定专人负责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要求对重复使用的器械和用品必须做到高压灭菌处理。

      2.2 加强培训,建章立制 感染办将《规范》下发给口腔科及相关人员,人手一份,认真学习,逐项逐条对照检查,并协助科室制定出各诊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职责、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以及器械的清洗、消毒流程等。培训、检查专职人员器械清洗、消毒的操作步骤及流程。建立器械清洗消毒登记本和患者就诊使用器械登记本,对使用器械进行编号,登记患者的就诊时间、使用器械的名称、编号、器械的清洗灭菌时间、灭菌锅次等相关信息,并建立查对制度,确保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和医疗安全。

      2.3 加大检查,持续改进 按照《规范》和《陕西省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感染办加大了对口腔科的检查力度,除每月定期质量考核外,还增加了随时督导、抽查次数,及时发现问题,持续进行改进。在检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医生为了使用方便,将盛装灭菌棉球容器的盖子持续打开,不使用无菌持物夹取棉球,而是直接徒手抓取,造成无菌物品的污染。另外,无菌物品一经打开,有效期为24 h,使用不完的棉球反复消毒,致使棉球变黑、变黄,造成浪费。有些器械包打开后一次用不完,造成污染。为此,我们开动脑筋想办法,改变以往的方法,将器械和敷料用纸塑包装袋单包速封,进行高压灭菌;为了方便使用,防止污染,将棉球分别按5个、10个、20个进行小包装;手机、车针、扩大针等,按型号和规格进行包装,按需取用。采用这种包装灭菌,可视性好,有效期长达6个月,用什么拿什么,用多少拿多少,保证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通过改进,既保证了器械的灭菌质量,又方便了医生的操作,减少了成本支出,节约费用,减少化学消毒剂过多使用后造成的环境污染。我们将这种方法在全院各科室推广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4 加强监测,确保质量 按照《规范》的要求,我们定期对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的质量。对压力灭菌器采用工艺、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监测,确保每锅次、每件器械和物品的灭菌质量。对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检测,保证器械的功能完好、清洁明亮、无锈迹。每月对器械的灭菌效果进行生物学监测。通过2年来的监测,从未出现器械灭菌不合格现象,器械的灭菌合格率为100%。

      目前,我院已顺利通过了本省、市级医疗机构口腔科达标验收工作,并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特别是口腔器械速封小包装高压灭菌法,被本省、市多家医疗机构采用并推广。

    ↑上一篇:硅橡胶加自凝树脂棒桩核取模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针刺加点刺放血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