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非缺血性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5-07  浏览次数:553次

      作者:唐燕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山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3

      【摘要】 心电图ST段抬高主要见于心肌损伤,特别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ST段抬高还可以在其他情况出现。心电图上出现非缺血性ST段抬高各种情况,许多时候容易造成误诊误治,因此应将之区分开。

      【关键词】 非缺血性ST段抬高,ST段抬高,心电图

      心电图中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价值很大。为了协助临床医生分析诊断,选择积极的治疗方案,我们应区分非缺血性ST段抬高及心电图上类似心肌梗死的ST段抬高的各种情况。

      1 正常的ST段抬高

      正常人群存在ST段抬高。在一项对6 014名美国健康男子的研究中16岁~58岁的空军中91%的人有一个或多个胸前导联的ST段抬高1 mm~3 mm,这在V2导联最普遍[1]。这种抬高趋势在男性中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在76 岁或以上的男性中只占30%。相反的,大约有20%的女性正常心电图的ST段有1 mm或以上的抬高,并且无论女性的年龄是多少这种趋势都保持不变。

      2 早期复极综合征

      在一些健康的年轻人中部的胸前导联ST段抬高1 mm~4 mm是正常的变异 。 ST段抬高在V3、V4 最明显呈凹面向上型; J点(QRS波群与ST段连结点)出现切迹、顿挫、胸前导联T波高大对称直立,少数T波倒置。在肢体导联上ST段在Ⅱ比Ⅲ抬高更显著,无相应ST段显著压低。

      3 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患者在胸前导联和肢体导联ST段广泛性抬高。表明心肌损伤呈弥漫性,这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很少出现。ST段抬高持续1周左右降至基线,T波转为倒置。另外伴有PR段压低 ,这种压低是相应的心房ST段抬高所致。广泛的心包炎不仅包括心室壁的心外膜下层引起的ST段抬高,而且包括心房壁的心外膜下层引起的ST段抬高,从而引起心房损伤图形。局限性心包炎患者,上述规则不会出现。心包炎患者ST段抬高很少超过5 mm,而在急性心肌梗死则可以,且PR段不压低(除非同时并发心包炎或心房梗死) 。

      4 急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ST段多为广泛性抬高,一般数日内降至基线在急性期ST段抬高的同时无对应导联ST段压低;异常Q波在短期内消失。前期有病毒感染史,心肌酶变化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

      5 Brugada综合征

      J 波幅度( ≥2 mm)引起ST段逐渐下斜型抬高(在基线上方仍然≥1 mm)紧随正向或双向T波,形成“马鞍型”ST段抬高。Brugada 综合征心电图的ST段改变是动态的,不同的心电图图型可以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先后观察到,或在应用特殊的药物如钠通道阻滞剂后观察到。这种综合征心电图ST段改变的电生理机制为右心室心外膜复极速度加快,使外膜与内膜间形成电位梯度而引起。表现为心肌外膜动作电位的平台期明显缩短或消失。心外膜失去动作电位平台期而心内膜动作电位平台期仍存在。在平台期消失和存在的心肌之间产生明显的电位差,这就构成了ST段抬高的电生理基础[2]。

      6 肺栓塞

      肺栓塞的心电图特征包括T波倒置, T波倒置同时伴ST段抬高, Q波出现在Ⅲ和aVF而不在Ⅱ;电轴右偏额面电轴 90°或不确定电轴;肢体导联QRS低电压。右侧胸前导联ST段抬高或呈qr, qs型在肺栓塞时更易出现, 尤其是在左侧心电图正常时对诊断更有意义。心电图还可表现为右室超负荷,膨胀或缺血。临床症状也与心肌梗死相似极易混淆,应注意鉴别。

      7 低温

      低温时出现明显J波,造成ST段向上牵拉及抬高的表现,呈明显圆顶或驼峰形。出现窦性心动过缓,PR间期、QRS间期和QT间期均呈延长。

      8 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心电图特征经常(但并不总是)有宽的QRS波,高尖T波,低振幅或无P波。其ST段抬高经常是下斜型的,而急性心肌梗死却是水平型或上斜型的。

      9 胸部外伤

      由外伤引起心脏非贯通伤,以心肌挫伤最常见,可引起异位心律,传导阻滞和ST段损伤性抬高。心肌酶多升高,可能与心内膜下心肌损伤较严重和心脏有多部位损伤等因素有关。

      10 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病(扩张型和肥厚型)

      左心室肥厚心肌复极不再按正常顺序进行,改为心内膜开始复极形成继发性STT改变,少数可有胸前导联ST段抬高。然而这种在无并发症的左心室肥厚患者ST段抬高多呈凹面向下型。心肌病患者也可有胸前导联ST段抬高,但无对应性ST段压低。两者都无心肌酶学改变,心脏超声可供区别。

      11 脑血管意外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有心电图改变,尤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出血更常见。其典型的心电图呈弓背或水平向上,ST段抬高,宽大直立或深倒置的T波,QT间期延长。常见的是轻度复极异常,包括T波低平顿挫,QT间期延长和ST段压低。

      12 结论

      临床中许多时候同时伴有胸痛的ST段抬高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造成误诊误治。所以我们更要区分其他引起ST段抬高易与心肌梗死相混淆的其他疾病。清楚和熟悉各自心电图的特点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临床详尽全面了解病史和完善相关的检查,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协助临床医生分析诊断选择积极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Hiss RG,Lamb LE,AllenMe. Electrocardiographic finding in 67, 375 asymp to2 matic subjects[ J ]. Am J Cardiol, 1960, 6 2002231.

      [2] 杨新春,周鹏,李延辉. B rugada 综合征诊断、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2,63742377

    ↑上一篇: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研究
    ↓下一篇: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