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CK免疫标记在胃粘液腺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09-06-24  浏览次数:652次

    作者:吕增华1 朱玉红1 张祥盛1 俎玉焕2

    作者单位:1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滨州市 256603;2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

     【关键词】  胃粘液腺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

      淋巴结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个生物学特性,也是决定癌症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但是有些淋巴结内的微小转移灶,应用常规技术检测难以确定,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判断预后带来困难。近年,微转移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但是,微转移的概念和诊断标准仍不统一,检测手段有待提高,对判断肿瘤患者预后价值值得探讨。我们对胃粘液腺癌大、小弯侧淋巴结常规检查阴性者行CK免疫标记,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在常规检查淋巴结阴性者的微小癌转移的检出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自本院2003年—2005年10月胃粘液腺癌根治性切除标本37例,术前均未接受过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常规HE染色检出有淋巴结转移的13例,无淋巴结转移的24例。选取有转移患者阴性的淋巴结96枚,无转移者淋巴结108枚,共214枚。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 μm厚度连续切片,分别行常规和CK免疫组化标记。即用型鼠抗人CK(AE1/AE3)单克隆抗体,即用型快速免疫组化MaxVisionTM试剂盒,均购于迈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免疫组化染色  按即用型快速免疫组化MaxVisionTM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

      1.3  诊断标准  在淋巴结内或输入和输出淋巴管内见到胞质和胞核呈棕黄色着色者为CK阳性细胞,表明淋巴结有转移。

      2  结果     经CK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3例有转移病例的阴性淋巴结96枚,32枚阳性,占33.3%;24例无转移者淋巴结108枚,18枚阳性,占16.7%。37 例患者214枚淋巴结中有50枚淋巴结发现CK阳性细胞,淋巴结总阳性率23.4%。其特征:癌细胞位于边缘窦、皮质窦、髓窦表现为单个散在和数个列兵式浸润及数个聚集成团的癌细胞位于淋巴结边缘窦内,细胞胞质成深棕褐色,癌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相互粘附性差。尽管对照CK阳性细胞回顾性分析其相应的HE切片,通过仔细寻找也可以发现极少量轻度不规则细胞,但很难与良性细胞反应性组织细胞相鉴别,且多数淋巴结显示窦组织细胞增生改变,给判断增加困难。

      3  讨论    微转移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1~3],一般是指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液循环、骨髓、肝、肾、肺等组织器官中的微小肿瘤灶,常无任何临床症状,应用常规形态学检测技术,如影像学检查、常规病理学检查所不能确定的转移。有的学者提出,微转移是指传统的组织学检查淋巴结的一个切面不能发现或难以发现<2 mm的癌转移灶[4,5]。随着对恶性肿瘤研究的深入,对微转移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不良,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临床发现,预后不良可能与淋巴结内癌的转移情况、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肿块大小、全身免疫状况和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有些病人作了较大范围的淋巴结切除,尽管行常规病理学检查淋巴结内癌的转移数目也不多,或没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仍不令人满意,是否存在微转移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应用CK免疫组化检测:常规病理学技术有转移癌的13例的阴性淋巴结96枚,32枚(33.3%)查见微转移;无癌转移的24例的淋巴结108枚,18枚(16.7%)查见微转移。淋巴结内癌微转移是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6],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据我们多年的常规病理技术检查经验发现,胃的粘液腺癌尤其容易发生早期转移,即胃大、小弯侧淋巴结内癌的转移情况与肿块大小、浸润深度不成正比。我们认为对胃粘液腺癌普通病理技术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应行常规CK免疫组化检测。

    【参考文献】    [1] Fukagawa T, Sasako M, Mann GB,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ly detected micrometastases of the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J].Cancer,2001,92(4):753760.

      [2] Okada Y,Fujiwara Y, Yam H,et al.Genetic detection of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by multiplmarker reverse transc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J].Cancer,2001,92(8):20562064.

      [3] Hayashi N,Iti Iyanagisawa W.Genetic diagnosis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colorectal cancer[J].Lancet,1995,345:12571259.

      [4] 于吉人,郑树森,沈岩,等.胃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5(10):611613.

      [5] 赵爱莲,李吉友,孙文青.常规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2,22(3):222224.

      [6] Monzoni G,Vexlato G, Guglieimi A,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gastric cancer[J].Br J Surg,1996,83:1604.

    ↑上一篇:王日希星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肿瘤经验
    ↓下一篇:经尿道电汽化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尿道梗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