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1-11  浏览次数:577次

    作者:李宏艳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摘要]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关系。方法:已确诊恶性肿瘤住院患者50例分为转移组21例,未转移组29例,空腹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有明显增高(P<0.05)。有肿瘤转移的这种改变更为显著(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有转移者高凝状态更为严重。活血化瘀对肿瘤治疗和预防肿瘤转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恶性肿瘤;血液流变学;转移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其死亡率居各病种的第二位,对肿瘤研究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本文对50例肿瘤患者分别进行血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并对其相关性做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50例(全部为男性)。其中未转移组29例;转移组21例。同期从体检人群中选30名男性做正常对照组。

      1.2  方法  被检人前1天禁高脂饮食,当时抽取静脉血5 ml,放入肝素抗凝试管中。

      1.3  检测仪器  R80锥/板自动血流变仪(北京中勤世帝公司),RA5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实验数据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到未转移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有统计学差异。肿瘤转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更明显差异。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因为肿瘤细胞产生组织因子,该因子与Ⅶ因子一起组成有效的促凝因子,通过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因子Ⅹ。另外肿瘤细胞还可以表达出特殊不依赖因子Ⅶ而直接激活因子Ⅹ的酶称癌促凝素[1]。这些因素导致血液中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升高,表现高凝状态。

      转移组在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未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血行播散是肿瘤转移重要途径,当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时,血流所携带的癌细胞从血管轴心向管壁迁移,这样癌细胞陷入血管内皮不规整的地方,或附着于附壁血栓之上,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给小血管内癌栓的形成创造条件。

      3  讨论

      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肿瘤转移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肿瘤因子使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而高凝状态又为肿瘤因子转移创造条件,活血化瘀可抑制这种恶性循环,通过降低血液黏稠度和周围血管阻力,抗凝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改善微循环,化解癌症周围纤维蛋白网,改善癌症局部的缺氧状态,使抗癌药和免疫活性物质更易进入癌细胞产生治疗作用。对抗癌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癌栓形成,减少血栓对癌细胞保护,又利于免疫细胞对癌细胞清除,对防止或减少癌栓形成的转移具有重要意义[2]。

      表1  恶性肿瘤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略)

      注:※P<0.05,#P<0.01。

      参考文献:

      [1]  金莉.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与恶性肿瘤极其转移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03,18(5):559.

      [2]  范刚启.活血化瘀治疗癌前病变效应的两重性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8):62.

    ↑上一篇:青春期卵巢肿瘤24例临床病理分析
    ↓下一篇: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