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nm2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0-04-07  浏览次数:577次

      作者:任明 端木琰    作者单位:210029 江苏南京,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210029 江苏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胃肿瘤·基因,nm2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胃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2007年5月—2008年5月临床资料完整的胃癌常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5.4岁。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13例,Ⅳ期7例。病理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10例,低、未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1例。有淋巴结转移22例,无转移5例。

      1.2 试剂及染色方法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nm23及SP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蜡块4 μm连续切片,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染色步骤按SP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前均用微波修复组织抗原,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3 阳性结果判定 

      nm23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有棕褐色或棕黄色着色为阳性,每张组织切片随机选取3个高倍视野,计数500个肿瘤细胞。染色结果判断参考Shimizu等[1]的方法,即先在高倍镜下为细胞染色程度评分,无着色为0,浅着色为1,深着色为2;再根据切片中染色范围评分,无着色为0,着色≤1/3为1,着色>1/3为2,弥漫着色为3,将上述两项得分相加,得分≥3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胃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分化、浸润深度有关(P<0.05)。27例胃癌组织中有14例(51.9%)nm23表达阳性,随临床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下降,不同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nm23表达率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已侵及浆膜层者,其阳性表达率低于未侵犯浆膜者(P<0.05,表1,图1)。

      3 讨论    人类nm23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17q21),1988年由美国国立研究院的Steeg从小鼠K1735黑色素瘤具有高转移和低转移潜能的细胞系中,应用差别筛选技术分离鉴定出nm23基因,并证明与肿瘤的转移抑制相关。nm23基因的编码产物为核苷二磷酸激酶的A、B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17×103,此酶参与体内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高能磷酸键的转移,催化γ-磷酸在二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之间的转移,细胞内和细胞间信号传递,细胞骨架微管和纺锤体的形成[2],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转移和发展,以及参与转录过程。nm23蛋白可改变GTP供给不足,微管聚合异常,纺锤体减数分裂障碍,导致细胞异倍体率增高。微管聚合异常,细胞不能维持正常形态结构而引起运动,参与肿瘤浸润转移和发生发展过程。研究表明,nm23蛋白在分化良好的肿瘤中高水平表达,nm2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且在低转移的癌细胞株中mRNA水平高出高转移细胞株10倍之多,可作为评估肿瘤的转移和患者预后的指标[3-4]。     本研究结果表明,nm23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其临床分期、分化、浸润深度有关,在分化高、分期早、浸润浅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而在分化低、分期晚、浸润深的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降低,表明nm23参与胃癌组织分化调节、癌组织浸润过程,并发挥重要的负性调控作用。但在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病例中nm2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关文献报道不一致,可能与研究样本例数较少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nm23的抑癌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与G蛋白活性和基因中G蛋白信号调控序列上调GSK-3β,靶向抑制Wnt信号通路,继而抑制β-catenin的表达,从而发挥转移抑制的作用[5]。    通过近年来的各项研究结果,nm23在胃癌的分化增殖、浸润、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胃癌患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Shimizu M, Saitoh Y, Itoh H,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H-ras oncogene product in normal, benign and malignant human pancreatic tissue[J]. Hum Pathol, 1990,21(6):607-612.

      [2] 赵茜,区穗芳,谢秀琴.P53及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5):689-690.

      [3] Kapitanovi S, Berkovi M, Radosevic S, et al. nm23-h1 expression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ty in colon adenocarcinoma[J]. J Clin Pathol, 2004,57(12):1312-1318.

      [4] Nesi G, Palli D, Pernice LM, et al. Expression of nm23 gene in gastric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5-year survival[J]. Anti-Cancer Res, 2001,21(5):3643-3649.

      [5] 王轶淳,孙明军,傅宝玉.胃癌组织中β-catenin及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19):2144-2147.

    ↑上一篇:大剂量MTX加CHOP方案治疗进展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三种复合型肺癌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